个。蛹长7?9mm,黄褐色,腹部第2?7节背面各生两列齿,腹末端有8根钩刺。
生活习性 陕西年生4?5代,以第4或第5代末龄幼虫或蛹在豆田越冬,翌年4月上旬越冬代成虫羽化。4?5月把卵产在苜蓿、草木棵等豆科植物9十片背面,5月下旬一6月上旬第一代成虫出现,幼虫孵化后为害春播大豆。7月中旬至8月中旬,9月上旬至10月上旬出现第二、三代成虫,幼虫为害夏播大豆。10月中旬至11月第4代成虫出现,在秋播豆类、苜蓿、草木樨上产卵越冬。山东该虫第一代成虫于7月下旬盛发,第二代8月上旬,第三代8月下至9月上旬,9月下旬至10月中旬以第四代末龄幼虫越冬。成虫昼间潜伏在豆株下,有趋光性,幼苗期真叶着卵,成株则多在下部叶茸间隙,初孵幼虫爬至上部幼芽上取食,2龄前不活泼,3龄后受惊多迅速后退。多雨年份发生重,夏季干旱少雨发生轻。
防治方法 (1)选用抗虫品种。一般多毛或有限结英习性的品种有耐虫或抗虫性。(2)利用黑光灯诱杀成虫。(3)发生初期喷洒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l 500倍液或2.5%功夫菊酯乳油2000倍液、40%氰戊菊酯2000倍液、2.5%溴氰菊酯2000倍液,隔10天1次,可控制为害,如需兼治其它害虫,则应全面喷药。采收前7天停止用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