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P标识欢迎光临种业商务网 | | 手机版
商务中心
商务中心
发布信息
发布信息
排名推广
排名推广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科技 » 正文

豌豆褐斑病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09-08-05  作者:中国种业商务网  浏览次数:418
 

    症状 主要为害叶、茎、荚。叶片染病产生圆形淡褐色至黑褐色病斑,病斑边缘明显。斑上具针尖大小的小黑点,即分生孢子器。茎染病病斑褐色至黑褐色,纺锤形或椭圆形,稍凹陷,向内扩展波及到种子,致种子带菌;种子病斑不明显,湿度大时呈污黄色或灰褐色。我国褐斑病是常发病害,生产上黑斑病、基腐病、褐斑病常混发。

    病原 Ascochyta pisi Libert异名Diplodia macrophomoides Camara 称豌豆壳二孢,属半知菌亚门真菌。病菌分生孢子器黑褐色,球形或扁球形,大小100-180×100?120(μm),器壁膜质,孔口圆形,成熟时释放出分生孢子。分生孢子近圆形,双胞,无色,大小10?14×3?5(μm),每个细胞内具1个油点。病菌发育适温15?26℃,最高33℃,最低8℃。除为害豌豆外,还可侵染蚕豆和菜豆。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 以分生孢子器或菌丝体附着在种子上或随同病残体在田间越冬。播种带菌种子,长出幼

苗即染病,子叶或幼茎上出现病痕和分生孢子器,产出分生孢子借雨水传播,进行再侵染,潜育期6?8天。田间15?20℃及多雨潮湿易发病。

    防治方法 (1)重病田与非豆科蔬菜实行2?3年轮作。(2)选留无病种子,或将种子在冷水中预浸4?5小时后,置入50℃温水中浸5分钟,再移入冷水中冷却,晾干播种。(3)选择高燥地块,合理密植,采用配方施肥技术,提高抗病力。(4)收获后及时清洁田园,进行深翻,减少越冬菌源。(5)发病初期喷洒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或40%多?硫悬浮剂800倍液、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30%绿叶丹可湿性粉剂500?800倍液、80%喷克可湿性粉剂600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隔7-10天防治1次,连续防治2?3次。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 返回顶部 ]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联系方式 | 广告服务 友情链接 | 申请链接 | 网站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