症状 为害幼苗和成株。是圆果种黄麻重要病害。苗期染病 茎基产生黑褐色病变,缢缩,终致萎蔫折倒枯死。成株叶部染病 叶痕部生黑褐色或黑色不规则凹陷干裂斑,长达数厘米,病部表面现黑色小粒点,即病菌分生孢子盘。叶上病斑近圆形或不规则形,黑褐色,沿脉扩展变黑。成株茎部染病 产生不规则形稍隆起的黑褐色病变,一般不深入到纤维层,也不产生分生孢子盘。蒴果染病 变为黑色,严重时扩展到全果或侵入到种子,使种子不能正常发育。 | ||
病原 Colletotrichum corchorum Ikata et Tanaka 称黄麻炭疽菌,属半知菌亚门真菌。分生孢子盘大小100-350×20-50(μm),刚毛褐色,直或稍弯,具隔膜2?5个,大小36-117×3.6-5(μm)。分生孢子梗无色,短棒状,大小15-35×3-4(μm)。分生孢子单胞无色,月牙形,大小12-25×3.6-6(μm)。病菌生长适温25-30℃,分生孢子形成适温30-32℃,最适pH5.5-6.5。分生孢子经4小时保湿即萌发,16小时后产生附着胞。菌丝、分生孢子50℃经10分钟致死。 | ||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 病菌以菌丝潜伏在种子内或附着在种子上或随病残组织越冬,成为翌年初侵染源。在种子内的菌丝体以内表皮和外胚乳处居多。病部产生的分生孢子通过风雨进行传播和再侵染。侵染时孢子先形成1个中隔,从一端或两端产生芽管,芽管先端形成附着胞,从球状附着胞上抽出侵入丝通过寄主表皮细胞间隙侵入和扩展,经3天潜育即见发病。生产上遇有高温高湿天气,地势低洼,偏施、过施氮肥及多年连作地易发病。长果种黄麻较圆果种抗病。 |
||
防治方法 (1)选用抗病高产品种。(2)种子消毒 方法见黄麻黑点炭疽病。(3)加强麻田管理。采用配方施肥技术,做到施肥合理。生产上施用钾、钙可减轻发病,氮肥、磷肥过多易发病。雨后及时开沟排水,防止湿气滞留。(4)药剂防治 参见黄麻黑点炭疽病。此外国外报道喷洒0.1%安果有机磷杀虫刹螨剂可明显减轻发病,生产上可试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