症状 又称纹枯病。70年代末,我国山东、河南芥菜型油菜发生严重。叶柄染病 近地面处有凹陷斑,湿度大时病斑上生浅褐色蛛丝状菌丝。茎基部染病 初生黄色小斑,渐成浅褐色水渍状,后变为灰黑色凹陷斑,有的侵染茎部,并形成大量菌核。 | |
病原 Phizoctonia solani Kuhn 称立枯丝核菌AG2-1和AG-4菌丝融合群,属半知菌亚门真菌。该菌不产生孢子,主要以菌丝体传播和繁殖。初生菌丝无色,后为黄褐色,具隔,粗8-12μm,分枝基部缢缩,老菌丝常呈一连串桶形细胞。菌核近球形或无定形,0.1-0.5mm,无色或浅褐至黑褐色。担孢子近圆形,大小6-9×5-7(μm)。有性态为Thanatephorus cucumeris (Frank) Donk. 称瓜亡革菌,属担子菌亚门真菌。 | |
防治方法 (1)根据当地气候,因地制宜确定适宜播种期,不宜过早播种。(2)播种后遇连续几天高温天气,应及时浇水降低地温,控制该病发生。(3)在南方油菜地不要用带有纹枯病的稻草作覆盖物,也不宜在纹枯病重的稻田种油菜。(4)施用日本酵素菌沤制的堆肥,也可采用猪粪堆肥,培养拮抗菌Bacillus cereas 进行土壤或种子处理,可有效地抑制丝核菌,达到防治方枯病的目的。(5)有条件的可实行3年以上轮作。(6)必要时喷洒70%敌克松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敌克松易光解,要现用现配。也可喷洒20%甲基立枯磷乳油1200倍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