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棉所、全国优质棉科技服务项目组于2007年对16个产棉省市区150个定点县5000户定点农户进行了全程跟踪调查,获得大量当前棉花生产情况,发现目前棉花品种数量持续大幅度增加,种子技术水平进一步提高,种子市场化因为补贴而出现新变化,仍没有一个品种占播种面积的10%。品种在数量上继续表现多,在区域布局继续表现乱,在种植上继续表现杂,这种“多乱杂”的状况没有得到改善。
今年是棉花良种进行补贴的第一年,从结果来看,补贴对良种的示范和引导作用大于当年的实际效果,监测结果显示,首先,全国棉花播种品种(含没有审定的品系、组合、材料、代号和不知名等,后同)471个,与2006年比较增101个,增幅28.5%。从结果来看,良种补贴种植品种(系)的总数不仅没有减少反而增加了。优势品种(组合、系)54个,占全国面积的64.4%,减3.8个百分点。2007年占全国播种面积0.5%以上(面积42万亩以上)的品种(组合、系)54个,依次是中棉所35占6.0%,鲁棉研28占5.2%,鲁棉研21占2.6%,鲁棉研15占2.5%等。其次是在补贴和市场化的作用下,种子科技含量进一步提升。
全国棉种市场化进程进一步加快。主要标志是农民自留种和统一供种的比例继续下降。统一供种的高速增长与良种补贴的关系密切。采用统一供种推进良种补贴,农民自主经营的权利被削弱。
今年是我国棉花良种列入补贴的第一年,补贴对棉花良种的示范效应很大,从总体看,补贴有利于降低受补农民的成本,这是不可否定的事实。实际上,补贴对引导农民种植良种和公司经营良种的作用大于当年的实际效果。但还有一些问题有待解决:
一、正确看待本地自育品种和外地品种的关系。一些地区认为通过招标实现本地自育品种的回归或本地化,这要区别对待。如从杂交种退回种植常规种就不是正常情况了,今年杂交种的种植面积比2006年减2.4个百分点无不与此有关,一些地方早购杂交种又被退回。
二、还有招标采用竞价方式也应值得讨论。杂交种如果一味强调低价,要么退回种植常规种,要么被迫二代冒充一代或掺入亲本,由于杂交制种成本不断增加,竞相压价不利于制种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也不利于杂交种推广,各地对优势杂交种的竞价应区别对待。
三、建议良种补贴实行普惠制和延长年限。今年良种补贴的示范和引导作用大于实际效果,然而,非均衡补贴的示范和引导作用还有限,作为公司可采用“东方不亮西方亮”的对策,这家不要那家要,因为毕竟还有一半面积不补贴,市场的空间还很大。因此,建议良种补贴采用普惠制,并由一县补贴2年延长到4年,这样将有利加快良种的脱颖而出,也有利于优势公司的培育和形成,逐步克服品种数量多,布局乱和种植杂的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