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定编号:鲁农审2010053
育种者:烟台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品种来源:一代杂交种,组合为2-13-5-26-7-3/N2-10-7
-11-5-6。母本2-13-5-26-7-3为美国灰采尼分离后代,经航天搭载诱变,自交选育;父本N2-10-7-11-5-6为汉城早熟自交选育。
特征特性:属短蔓矮生型品种。生长势强,蔓绿色,蔓长50-60厘米,株幅60-70厘米,叶掌状五裂,深绿色,叶面有白色斑点。第一雌花着生于5-6节,瓜码密,连续结瓜性强,可同时结4-5瓜。定植后35天左右开始采收嫩瓜。瓜条顺直,圆柱形,长20-22厘米,横径5-6厘米,单瓜重350克左右。嫩瓜皮色墨绿,有光泽,瓜肉厚、腔小,肉质细腻,品质好。区域试验试点调查:霜霉病病株率15.0%、病情指数2.5,病毒病病株率68.8%、病情指数15.1,白粉病病株率55.0%,病情指数9.4,皆与对照潍早1号相当。
产量表现:在2008年全省西葫芦品种春露地区域试验中,平均亩产4173.5公斤,比对照品种潍早1号增产10.3%;2009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4094.9公斤,比对照潍早1号增产13.4%。
栽培技术要点:早春拱棚栽培适宜1月上旬播种,2月上旬定植。早春露地栽培适宜3月下旬播种,4月下旬定植。适宜密度每亩1900株左右。雌花初开时注意人工授粉,保花保果。注意预防早春蚜虫。
审定意见:在全省适宜地区作为早春保护地和露地西葫芦品种种植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