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农民日报 》( 2013年01月07日 07 版)
新年伊始,种业利好消息接踵而至。《全国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鼓励种子企业间兼并重组,实现优势互补;现代种业发展基金正在加快筹建,支持龙头企业发展资金已达15亿元;面向种子企业的生物育种能力及产业化专项正在实施,今年国家投入3.4亿元重点支持41家企业育种能力建设;与此同时,政策效应带来的金融市场效应也在持续发酵,以隆平高科、登海种业为代表的种业上市公司被证券分析人士定性为业绩增长确定个股而持续看好……
种种迹象表明,种业已经进入了一个发展的黄金期。然而这只是硬币的一面。硬币的另一面却是越来越多的世界种业巨头不断进入中国这个未来商品种子潜在市值达900亿元的世界第二大种业市场,并积极谋篇布局。从这个意义上讲,种业八年规划更像是一把“冲锋号”,增强着民族种业做大做强的信心和决心。政策条件好、资金扶持大的目的很明确:就是让更多的民族种企尽快走出一条育繁推一体化新路,而扶持的核心所在,就是构建以企业为主体的商业化育种体系。
好钢要用在刀刃上,政策利好,更要避免“撒胡椒面”让其发挥最大的效力。一言以蔽之,就是要扶持做实业的企业,扶持自主创新的企业,扶持“把论文写在大地上,成果送进千万家”的企业。从宏观上说,“好钢”要用在现代种业科技创新体系的建设上来,支持种子企业与科研院所、高等院校联合组建技术研发平台和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从微观上讲,“好钢”还要为“好种子”服务,就是要鼓励企业面向市场终端,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适合机械化作业、设施化栽培、高产优质多抗、适应性强、农民信任度高的突破性新品种。
有一种倾向必须高度警惕:一些具备了相当实力的企业渐趋重外扩,不重内修;重资本,不重科研,具备了一点经济实力,就火急火燎地上市——这类企业并不是真心做实业,而是做投机。扶持这类企业,无异于抱薪救火,百害而无一利。 宋修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