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2月31日,中国政府网发布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全国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的通知》。
点评:此前,该规划受行业内人士及投资者高度关注;元旦节前发布,姗姗来迟。规划属行政意愿,能否在未来十年引发行业变革,尚需实践检验。
我们认为,关于种业,投资者思维已由政策敏感转为业绩敏感,种企的品种推广及种质资源储备是第一评判标准。所以,虽然高度关注,但规划推出难以受市场热捧。
(一)规划分为六部分,思路清晰,涵盖行业主要议题
规划分为六部分,分别是:规划背景;总体要求;重点任务;发展布局;重大工程;保障措施。总结起来,整体上思路清晰,涵盖行业主要议题;但可操作性及实际效果,尚需实践检验,可能流于形式。
(1)第一部分:规划背景
首先,回顾了改革开放(特别是种子法颁布)以来取得的成就,我们认为,2000年后,种业基本完成了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跨越,但新品种选育受产权保护不彻底的制约,没有实质突破。
其次,评估了当前形势,突破农业的耕地资源和水资源束缚,种业发展至关重要。
我们认为,新一届政府的城镇化施政方针将促成耕地集中,这有利于种业良种率和毛利率的提升,趋势向好。
最后,提出了五方面的问题,一是育种创新能力较低。二是种子企业竞争能力较弱。三是种子生产水平不高。四是市场监管能力不强。五是种业发展支持体系不健全。后面的议题集中围绕五问题展开。
(2)第二部分:总体要求分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三方面展开。其中发展目标中关于农作物种业前五十强的规划值得关注,2020年规划市场占有率达到60%以上。我们认为,这一部分比较务虚,但能清晰感知,整个规划是以企业为主体,一切围绕商业化育种展开。
(3)第三部分:重点任务
分十方面的内容,一是建立新型农作物种业科技创新体系;二是加强种业基础性公益性研究;三是构建以企业为主体的商业化育种体系;四是做大做强种子企业;
五是加强种子生产基地建设;六是严格品种审定与保护;七是强化种子市场监管;
八是健全种子市场调控体系;九是提升农作物种业人才素质;十是加强种业国际交流与合作。我们认为,十方面内容是五方面问题的细化展开,都是迫切需要解决的,但无更强效内涵。
(4)第四部分:发展布局
对5大粮食作物和15种经济作物的科研目标和科研重点进行了细分剖析。我们认为,尽管含有大跃进思维,但仍值得关注其中的水稻和玉米两大粮食作物大品种(1000万亩以上)推广数量目标。
(5)第五部分:重大工程
分四大工程,一是种业基础性公益性研究工程;二是商业化育种工程;三是种子生产基地建设工程;四是种业监管能力提升工程。我们认为,重大工程是政府掏钱,科研院所和种子企业办事,但政府行为的高投入能否换来高产出,并不明确。
(6)第六部分:保障措施
分五方面支持,一是健全法律法规;二是建立多元化投资渠道;三是强化政策支持;四是完善管理体系;五是加强组织领导。我们认为,保障措施捆绑社会资源,但效果可能不佳。因为法律法规突破较慢,税收财政优惠瓶颈明显,多元化投资国有资本效率缺失,管理体系和组织领导协调不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