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作物种子是最重要的农业生产资料。我国2000年就颁布了《种子法》,支持和鼓励高校、科研单位、企业和个人培育良种,建立了比较规范的新品种保护和审定制度。
“随着品种数目的急剧增多,种子市场中的"多、乱、杂"现象和"品种同质化"现象并存,"同种异名""同名异种""假冒套牌"等现象屡禁不止。 ”全国人大代表杨剑波说,这不仅给农作物品种选育、实验、质量和市场管理,以及产权保护带来诸多困难和混乱,更会给农业生产带来损失。
截至目前,我国还没有建立农作物品种的身份证制度,对农作物品种身份证的构建、编码和识别缺乏深入研究和科学规范,同时对种子商品也没有实施强制的商品条码管理,育繁推、产供销的专业化和信息化管理也比较滞后。杨剑波代表建议,尽快建立品种身份证制度,加快种子物联网建设,为科学规范农作物品种管理和种子质量管理提供技术支撑。
杨剑波代表提出,首先应尽快规划起草一套农作物品种身份证构建的技术规范和技术标准,制定身份证管理的规范性文件。其次,科学设计和构建种子的身份证及具有查询、比对功能数据库,开发编码识别体系和种子物流追溯、查询系统,建立种子物联网平台。 “利用种子物联网平台,形成一个农作物品种种子"选育—保护—审定—繁殖—生产—流通—销售"的信息追溯链条和全程的多功能服务体系,进而实现品种和种子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 ”(记者 吴林红 黄永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