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P标识欢迎光临种业商务网 | | 手机版
商务中心
商务中心
发布信息
发布信息
排名推广
排名推广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要闻 » 正文

王腾金:如果当时身处市场经济 他定是千万富翁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3-08-21  来源:南方农村报  作者:记者 惠婷婷  浏览次数:316
 



王腾金

      如今,王腾金已是80岁高龄,但依然眼不花耳不鸣,讲起往事思路清晰。当记者问其有什么业余爱好时,王腾金打趣地说:“没有,就是育种, 现在腿脚不方便去田间了,我就在自家屋顶上种水稻。”

      南方农村报(下称“南农”):您是一个传奇,您选育的博优系列同样是一个传奇,上世纪90 年代,造福了南方大地,您如何评价当时博优系列所带来的价值?

      王腾金:我记得博优64是1989年通过审定的, 那时这个品种就已经推广395万亩了。这个品种制种容易、适应性很广,平均亩产有五六百斤,如果在高肥条件下,达到1千多斤没有问题,到了1990 年,这个品种推广面积就达1000万亩,其中广西有680万亩,广东有三四百万亩。为什么在上世纪90 年代初推广得这么快,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这是感光品种,它适宜于晚造,这是它迅速占领市场的原因。当时海南是这么评价的,海南600多万人口的粮食问题被博优64解决了。

      南农:然而,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博优系列也慢慢被人们遗忘了,走向了下坡路,现在有人说博优系列过时了,您如何看待这个发展过程?

      王腾金:种子在市场中是有生命周期的。我走到现在也经历了种业市场的激烈变化,现在是市场经济,和以前不同了,私营企业越来越多,品种种类也越来越多,价格也越来越高。当看到自己花费心血培育的种子市场占有率下降,心里也着急,我想这是育种人共有的心态。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就是要培育出更好的品种。博优以较低的价格造福了大多数人,这就是它的价值所在。

      南农:回首您50多年的工作历程,您的育种之路走得十分传奇,也一度成为业界的美谈,您现在回想起是哪段经历奠定了您如今的成就?

      王腾金:1951年我在博白县粮食局担任会计时,就时常下乡劳动,觉得育种很有趣,于是引些品种来试种,那时都还在盆栽里试验,技术就是自己看书、看杂志来解决。后来这种兴趣一发不可收拾,尤其爱搜集独特的品种,像当年矮脚南特诞生时,我就千方百计要来种子研究。再接着,我陆续研发出了“齐白1号”、“团黄粘”、“05粘”“细黄粘”,它们在上世纪70年代都大量出口到海外,广西由1972年出口不到1万吨逐步发展到年出口11万吨,1980年以前,全国最高占到香港市场份额的60% 多。我想是有了先前的这些工作经验,才有了后来博优系列的诞生,这是一脉相承的。

      南农:您是一辈子都倾注在了育种工作上,当别人正在享受晚年时光的时候,您仍在进行育种,对于今后的育种工作您有哪些规划?

      王腾金:的确,我一辈子都扑在了工作上, 主要是我也很喜欢,现在也还在育种。我想今后的规划就是一方面寻找更多的育种材料来培育更好的品种,像广西,野生种质资源很多,但是不容易利用,还需要下工夫进行研究;另一方面,着重把现在研发的博Ⅲ优和金博优系列进行大力地推广,这两个系列在保证高产的同时品质方面都有提升,不过博Ⅲ优在制种方面有些难度,后开发的金博优已经弥补了这个问题。

      南农:今年是“看禾选种”活动十周年,您作为广西种业界元老,对该活动的开展有哪些建议?

      王腾金:记得在北海合浦举行的第三届我去看过,当时来了很多人。这是一个很好的形式,有利于品种迅速推广。2011年我们还送去了当家品种博Ⅲ优系列和金博优,现场有不少人感兴趣,那里的种植水平不错,基本表现出了各品种所应有的性状。我觉得有一点可以改进的是在展示模式上应试加入固定的对照种,便于各品种进行公平的比较。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 返回顶部 ]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联系方式 | 广告服务 友情链接 | 申请链接 | 网站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