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P标识欢迎光临种业商务网 | | 手机版
商务中心
商务中心
发布信息
发布信息
排名推广
排名推广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科技 » 正文

为啥玉米会长丫子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4-01-06  来源:吉林石岭镇农业站  作者:卢威  浏览次数:414
 

    ⑴玉米为什么会出现“丫子”?  

    玉米属于禾本科玉米属一年生草本植物,具有分蘖的特点,在人类长期栽培驯化和人为选择无分蘖或少分蘖的品种后,普通栽培玉米在一般条件下基本无分蘖或少分蘖。 
 
    玉米每个节位的叶腋处都有一个腋芽,除去植株顶部5-8节的叶芽不发育以外,其余腋芽均可发育;最上部的腋芽可发育为果穗,而靠近地表基部的腋芽则形成分蘖。由于玉米植株的顶端优势现象比较强,一般情况下基部腋芽形成分蘖的过程受到抑制,所以生产上玉米植株产生分蘖的情况也比较少见。  
 
    ⑵“丫子”出现的时间  

    玉米分蘖最早可能发生在发芽出苗期;在穗花期以后发生的分蘖一般不会对产量造成太大影响,可不必防治。大多数情况下玉米分蘖发生在苗期和大喇叭口期左右,正是玉米对水肥敏感的生长时期,所以对玉米以后的生长和产量的形成十分不利。  
 
    ⑶“丫子”出现的部位  

    玉米分蘖一般发生在根茎部,也就是临界土面或土面略下部的地方,中耕培土对这一部位的分蘖有较好的抑制作用。因病害而导致的分蘖或分枝表现为全株性症状,即在大部分节上都长出分蘖,个别还表现整株矮化和分蘖丛生现象。因病害而致的分蘖只能通过预防病害而加以防治。  
 
    主茎生长优势弱的品种如粘玉米、甜玉米容易长丫子,特别是早春低温多雨,苗后温度比常年苗后温度高,“蹲苗”时间短,前期土壤墒情较好,养分充足,玉米个体生长竞争的压力小,过去不分蘖或分蘖少的品种,也会出现分蘖现象。  

    ⑷“丫子”是否影响产量  

    农户栽培的主要是普通玉米品种,以收获玉米籽粒为主。苗期出现分蘖会消耗植株体内的营养,并削弱主茎的生长发育,影响最终产量的形成;同时分蘖一般难以发育成果穗,即使发育成果穗在我省也不能成熟,最终是无效生长,因此“丫子”对产量有一定影响。但如果“丫子”发育相对主茎较小,随着生长发育的进行,“丫子”会被主茎逐渐竞争掉,对产量影响不大。 
 
    ⑸如何清除“丫子”  

    普通玉米因以籽粒产量为目标,应尽早去除苗期“丫子”,越早越好,去蘖时,左手抓住植株基部,右手抓住蘖的基部,向一侧斜拉将蘖掰掉,切不可损伤全株。对开花后形成的“丫子”一般因数量少,对产量影响小,可以不清除。  

    ⑹如何防止“丫子”形成  

    根据品种特性,如株高、叶片夹角大小等,确定合理的群体密度。防止因密度太高或太低都易形成造成分蘖发生。玉米在苗期和大喇叭口期产生的分蘖,只能结合中耕利用人工除去。方法是先拔除分蘖,然后进行中耕培土;不仅要采取测土配方施肥和看苗追肥,而且还要注重施肥对土壤肥力的整体影响和长期改良提高,增加土壤对固态养分、水分、气体的调节及供给能力,以增加农作物的抗逆能力,减轻因肥分不平衡引起的分蘖现象的发生。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 返回顶部 ]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联系方式 | 广告服务 友情链接 | 申请链接 | 网站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