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P标识欢迎光临种业商务网 | | 手机版
商务中心
商务中心
发布信息
发布信息
排名推广
排名推广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推荐阅读 » 正文

南繁育种:合同一年一签,基地如何建好?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4-04-14  来源:农民日报  作者:记者 王瑜  浏览次数:407
 

作为国家最核心的育种基地之一,南繁基地的植物检疫屏障不能仅靠一湾海峡——

合同一年一签,基地如何建好?

《 农民日报 》( 2014年04月14日   05 版)

    本报记者 王瑜

    沿着一条两边种满圣女红果的泥土小路走到头,又顺着田畦的边缘向里走了大概100多米,在一块杂草没膝的扇形田块中,一二百株干透发白的玉米秆稀稀拉拉地站立着。4月初,记者来到位于海南省三亚市陵水县光坡镇的一块南繁玉米地时,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就在这儿?”

    “就是这儿,每亩1600元。”重庆市三峡农科院副院长霍仕平无奈地说,现在南繁最难的是租地,三峡农科院来到光岭村搞南繁育种30多年,只有10多亩地是相对固定的,其他二三十亩“地块总是在换”,因为“租地合同都是一年一签”。

    在跟随海南南繁基地联合检疫检查组走了江苏、四川、重庆、浙江、湖北等省在海南三亚的近70家育种单位后,记者发现这种情况绝非个别。海南代表团连续2年向全国人大提交的《关于加大力度支持南繁育种科研核心区建设的建议》显示,目前,南繁科研基地面积约3万多亩,约有1/3以上的基地是临时租用。

沿着菜地边缘走,缩在高楼大厦间

一些试验田“恐怕保不住了”

    走过牛粪味道扑鼻的泥土小道,拐过一个挤满白鹅的养殖小区,穿过一片披着遮阳网的花卉大棚,又跨过一条水声潺潺的田间小渠,记者终于见到了偏居一隅的8亩水稻育种田,而抬起头来,才发现半拉子围墙外就是村庄的房屋,拔地而起的高楼大厦近在咫尺,度假房产正在向这里逼近。

    作为我国唯一的南繁育种科研基地,海南从每年11月至次年4月,都会迎来全国29个省市区700多家科研生产单位的5000多名“育种候鸟”。他们带着多年收集的育种材料,来到这里第一件事,就是找地。

    “经常带来了10亩地的繁育材料,实际上只能租到七八亩甚至三五亩试验田,而且不能保证在适播期前租到。”霍仕平说,租不到地,就不能保证按时播种,产量也就不能保证,影响下一年计划的落实;即使租到地,也多是“插花地”,亲本材料保护的难度非常大。这茬玉米收获时,他特意数了一下玉米穗数,发现又少了20多个。

    据霍仕平介绍,目前重庆市南繁育种单位有三四十家,但除了重庆市农科院有相对稳定的基地外,其他单位基本没有固定的试验地,“三年五年的都没有,都是一年一签”。常熟市农科所南繁基地位于三亚师部农场,邻居就是鼎鼎大名的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中心海南基地,租地合同也是一年一签,因为“这块地恐怕也保不住了”。

    租不到地,地不长租,其原因是冬季瓜菜乃至海南国际旅游岛的强劲竞争。陵水是三亚最早的南繁育种县之一,据当地农民介绍,同样1亩地,如果租给科研育种,租金只有两三千元,如果种一季蔬菜瓜果,收入能达到一两万元。而根据全国人大海南代表团的调查结果,近年来随着海南国际旅游岛开发以及冬季瓜菜发展,三亚市等适宜南繁的土地价格正在以每年10%~25%的幅度上涨。

地块每年都在换,科研设施不敢建

一场台风“损失200份亲本材料”

    在江苏沿海地区农科所的22亩水稻制种田里,水泥路笔直,硬化渠通畅,但走进去才发现,田埂上每隔1尺多远就是一堆老鼠药。为了防鼠害,耕地边缘高隆起的田埂上都铺上了塑料布;为了防鸟害,水稻上方也都撑起了橙红色的编织网。

    合同一年一签,科研地块不稳定,对育种单位来说,直接的影响就是“田间设施和科研设施不能建了”。据了解,由于南繁基地分散,农田基础设施标准低,缺乏种子晒场、仓库、加工、检测等基础设施以及网室、大棚、隔离墙等防鼠、防鸟、防牛、防盗、防粉窜等科研试验配套设施,不能有效保证农作物原种、核心种质资源和试验的安全,也影响到育种试验质量、成功率以及制种产量。

    “去年种了10亩自交系材料,但受台风影响只剩下5亩,损失亲本材料超过200份。”霍仕平告诉记者,搜集这200多份材料,时间长的用了8~10年,短的也有3~5年,损失难以估量。

    “田块经常换,对科研育种来说非常不利。”常熟市农科所南繁基地科研人员李标解释说,“水稻育种对田块要求比较高,如果租到的地块上一季种过水稻,这一季就可能出现再生稻花粉飘移,一旦花粉飘入育种材料,这个材料就报废了。”

    “育种单位管理相对规范,但如果试验田和农民的耕地‘插花’种,打药早晚不一样,放水多少也不一样,管起来就比较难。”隆平高科江苏分公司南繁工作人员鲍远超说。

    “人员多,单位多,材料多,造成农作物检疫性有害生物种类来源广、分布区域广、潜在病虫种类广,加之备案制度不完善,南繁基地植物检疫的难度大、风险高。”全国农技推广服务中心副主任邓光联坦言。据南繁植物检疫站统计,截至目前,申报产地检疫的南繁育制种面积约11万亩,仅为全部南繁育制种面积的一半多一点。

围绕基地搞育种

育种单位愿进,政府项目愿投

    经过20多年的建设,江苏省南繁中心现有固定基地400亩。基地旁边就是南繁中心驻地,驻地门口就是海南农业科技110服务站,里面有宿舍和食堂。正午时分,院子里静悄悄的,只有墙上挂着的两台风扇对着一张大圆桌吹个不停,风扇下面放着2台洗衣机,洗干净的衣服飘在晾衣架上。

    为了确保面积和地块相对稳定,隆平高科江苏分公司近年来将小品种材料的选育放在了位于陵水县海棠湾的江苏省南繁中心。经过20多年的发展,江苏省南繁中心已建成固定基地400亩,基地内土地平整,从排水渠到机耕道一应俱全,还配备了农业科技服务站,吸引了神农大丰、中江种业、隆平高科、江苏保丰等7家种企进入。

    “围绕基地,从吃饭、住宿到基础设施、植物检疫等,各项工作都好开展。”江苏省南繁中心负责人陈长礼感慨道,1990年开建时,基地连电都没有,吃饭要先砍柴,农业部和江苏省先后投入2000多万元用于田间设施建设,现在机械化作业没有问题。

    只有基地稳定下来,相关建设项目才能落地,这也是四川省农科院海南分院英州基地负责人王中华的感受,用他的话说就是“修路挖渠,都不容易引起纠纷”。

    1996年,四川省农科院在陵水县英州镇买下300亩地。“都是盐碱地和浇不上水的田块,当时根本种不了水稻,连吃的水也都是盐水。”王中华介绍说,当时从四川省争取到10万元项目,用4~5年的时间改造出100多亩耕地来;去年又争取到海南的土地整理项目,加上四川省政府的配套,修建了围墙、5米深的蓄水塘和机耕下坡路。

    从整地、修路、挖渠、建机耕道,基地建设投入资金量庞大。“只有基地稳固了,硬件建设和软件配套才会有积极性。”浙江省植物保护检疫局高级农艺师王荣洲认为,像植物检疫,发现一株就要铲除一片,如果出现问题影响面大,基地自然会重视起来。

    据了解,关于基地的稳定问题业已引起有关方面的关注。根据《5万亩南繁育种科研核心区建设总体规划(2012~2020)》,对5万亩南繁育种科研核心区,海南省将以征地和划拨形式建设。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 返回顶部 ]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联系方式 | 广告服务 友情链接 | 申请链接 | 网站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