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我国当前农业的主要矛盾由总量不足转变为结构性矛盾,突出表现为阶段供过于求和供给不足并存,矛盾的主要方面在供给侧。供给侧改革的核心是满足社会对农产品的需要。具体到农产品,则是作物的种类和产品的品质。为促进我市农业产品质量的跨越式发展,近年来,宜宾市种子管理站从美国、泰国,国内主要科研院所引进试验示范了一大批特色专用农作物新品种,有力的促进我市农产品产量提高,品质提升,效益增加。
一、优质超级杂交水稻新品种的引进和筛选,我站近年来成功引进了花香优系列、宜香优系列,川香优系列优质稻,大面积更新了我市长期种植的冈、D型系列杂交稻,大力提升了水稻的品质。近来,我站又从全国各地成功引进了一批两系超级杂交水稻,有望进一步提升我市杂交水稻的产量和品质,为宜宾人民奉献更优质的大米。
二、优质专用杂交玉米新品种筛选与推广。自2010年开始,由市种子管理站组织了相关区县开展此项目。5年来,引进了特色专用玉米新品种759个次,在平丘区和山区,进行试验示范和品种筛选。召开玉米新品种现场会25场,印发推荐品种文件30个4000余份,宣传资料5000余份。召开培训会50场次,培训人员11500余人。筛选出了适宜全市推广种植的优质专用杂交玉米新品种34个。其中,达到《GBT 17890-2008 饲料用玉米》1级的品种26个;酿酒玉米品种23个;国标一级高淀粉品种7个;兼用型青贮玉米品种2个。2012-2015年4年在宜宾市推广面积381.6万亩,种植比例达到83%,实现了大穗马齿型高产品种向中大穗半马齿型和硬粒型高产优质品种、普通玉米品种向优质专用玉米品种的更新换代。新增总产量12.97万吨,新增产值3.24亿元、纯收入2.50亿元。带动全市玉米平均单产从2010年的318.2公斤/亩,提高到了2015年的344.9公斤/亩,增产26.7公斤/亩,提高了8.4%。推动了我市畜牧业和酿酒业的发展,该成果达到省内先进水平,2016年被授予宜宾市科技进步一等奖。
三、食用加工型专用花生品种的筛选与开发研究。2014年,我站向宜宾市科技局申报成功了 “食用加工型专用花生品种的筛选与开发研究” 科技项目。项目组从2013年开始,共引进了花生新品种60个,先后在翠屏区李庄镇新胜村4组和宜宾县泥溪镇嘉定村开展了试验示范。通过对4年试验示范结果分析,结合加工企业、专业合作社和专家鉴评,筛选出了专用花生品种4个:生食或炒食型“水果花生(冀花-6-2)”、加工花生果型“RH1309”、高油型“花育68”,保健型“天府28”。依据各品种商品性开发不同类型的产品。惠民花生专业合作社先后开发了炒制水果花生、焦糖花生和绿茶花生。水果花生为小袋装炒制干花生,因其口感甜而极受市场欢迎,2016年的销售了7万公斤。何老幺花生厂利用“天府28”开发了旅游食品,极受消费者的喜好。以上品种有望在5年内逐步替代现有的品种,并将有力地助推相关企业产品的升级换代。
四、特色专用红苕新品种的筛选与推广。红苕是宜宾市传统农作物之一,年种植面积50万亩左右,平均亩产365公斤。随着人们保健意识的增强和红苕特有的保健功效,适口性好、外形美观的食用型红苕品种受到市民和餐饮行业的喜爱,具有较大的市场销售潜力。传统种植的口感好的南水苕、南薯88由于种植时间较久,种性退化,产量低而面积逐渐减少。同时,我市有高县白家薯业公司、高县苕王薯业公司、兴文县金鹅粉业公司等红苕加工企业和众多的苕粉加工作坊,对红苕淀粉需求量大。当前种植的加工型品种徐薯18已推广近30年,品种混杂退化严重,导致本地红苕淀粉的价格高、质量较差,不能完全满足生产所需,每年需要外购补充。另外,因红苕尖特有的营养价值和质量安全,正成为人们钟爱的蔬菜,而我市缺乏生产红苕尖的菜用型品种。我站从2014年开始,从省内外引进了红苕新品种26个,先后在不同区域进行试验示范,筛选出了淀粉%的红苕品种“渝薯198”,早熟高产食味极佳的“龙薯9号”,香糯细嫩的菜用型品种“福菜薯18”等品种,今年在7个区县和供港蔬菜基地进行示范推广。(宜宾市种子管理站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