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种(生态)类型:中籼两系杂交稻品种
审定编号:皖稻2014014
申请人: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
育种人: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
品种来源:5306S(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育成)×8F016(来源于9019/9311)
主要特征特性:株型松散适中,分蘖力中等,稃尖无色。2011年、2012年两年区域试验结果:平均株高134厘米、亩有效穗16万、每穗总粒数211粒、结实率82%、千粒重26克。全生育期136天左右,比对照品种(Ⅱ优838)早熟3天。
抗性表现:经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植保所抗性鉴定,2011年中抗稻瘟病(综合抗指4.50),中抗稻曲病(病指4.13),感纹枯病(病指49.20),中抗白叶枯病(病指41.39);2012年中抗稻瘟病(综合抗指5.25),抗稻曲病(病指2.98),感纹枯病(病指51.66),感白叶枯病(病指45.54)。
品质表现:经农业部稻米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检验,2011年米质达部标3级,2012年米质达部标3级。
产量表现:在一般栽培条件下,2011年区域试验亩产623.59公斤,较对照品种增产8.37%(极显著);2012年区域试验亩产620.00公斤,较同组平均值增产2.36%。
2013年生产试验亩产630.54公斤,较对照品种增产9.82%。
栽培技术要点:1、秧龄30-32天,亩播量10-15公斤,两叶一心期亩施4-5公斤尿素作断奶肥,四叶一心期再补施4-5公斤尿素作平衡肥。2、株行距13.3×23.3厘米或13.3×26.7厘米,每穴1-2粒种子苗。3、大田亩施纯氮14-15公斤。其中70%作基肥,返青时施15%作追肥,余下15%作穗肥,缺钾的田块适当补施钾肥。浅水促分蘖,亩茎蘖苗数达16万左右时烤田,收割前5-7天断水,切忌断水过早。
适宜推广区域:全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