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种来源:由辽宁省经济作物研究所于1997年以辽棉16号为母本,以97-3155为父本杂交经19 代选育而成。
特征特性:植株塔型,株高80.8 cm左右,第一果枝着生部位5-6节,着生高度29.4 cm左右,无限果枝;掌状叶,叶片中等大小,叶色深绿;花乳白色,花冠中等大小。单株平均结铃10.2个,铃重6.4g,衣分41.2%,铃卵圆形稍尖;种子卵圆形,子指11.0g,毛籽棕灰色。生长季有效积温3600℃左右,光照1100h以上,生育期124d左右。霜前花率95.0%。纤维主体长度30.1mm,整齐度指数83.7%,比强度31.3cN/tex,马克隆值4.6,伸长率6.3%。枯萎病指4.4,高抗枯萎病;黄萎病指19.4,抗黄萎病。
产量表现:2014~2015年参加辽宁省棉花品种区域试验,11点次增产,1点次减产,增产点比率91.7%。两年平均籽棉、皮棉每公顷产量分别是4120.4kg和1687.8kg,比对照辽棉19号分别增产13.7%和14.1%;霜前花率95.0%,比对照高0.9%;霜前皮棉每公顷产量1610.1kg,比对照增产14.7%;增产显著。2016年参加生产试验,平均籽棉、皮棉每公顷产量分别是2988.1kg和1211.0kg,比对照辽棉19号分别增产6.1%和6.1%;霜前花率96.2%,比对照高1.4%;霜前皮棉每公顷产量1164.6kg,比对照增产5.7%,增产点比率80%。
栽培技术要点:辽宁棉区4月22-30日播种,亩用种量5.0kg(脱绒光籽),适宜在中等肥力平地种植。亩保苗6500-8500株。7月10-15日打顶。6月下旬至8月上旬根据肥水、植株长势化控3-5次。前期施足底肥,初花期重施花铃肥。及时防治蚜虫和红蜘蛛;7月中旬至8月上旬,及时防治棉铃虫。
适宜地区:适宜在生长季有效积温3600℃左右和日照1100h以上的辽宁等北方特早熟棉区及北疆、甘肃、内蒙等地种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