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鄂商杂志
■ 实习记者 | 吴淋淋
2009年12月25日,记者来到湖北惠民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办公室时,刘立清正翻看着一本《李开复自传》,阳光从宽大的落地窗射进来,正打在他的脸上。见记者进来,刘立清放下书,热情地打着招呼。在记者眼前的这位总经理身穿一件深色的毛衣和一件黑色的外套,没有传统商人那种西装革履的装扮,简单之中让人更感亲切。
种子行业是绿色行业,绿色代表希望,湖北惠民公司在这条希望之路上已经走过了七年。在近两个多小时的采访中,刘立清向记者道出了这家农业科技公司迅速成长的历程。
七年耕耘结硕果
2009年11月上旬,在埃及海滨城市沙姆沙伊赫,“中非合作论坛暨第三届中外企业家大会”正在这里举行。非洲是世界粮食严重缺乏的地区,粮食和相关技术的援助,一直是中国政府对非援助的重要内容。在这次的盛会上,一家来自中国湖北名不见经传的企业---湖北惠民,引起了人们的注意。
一家默默无闻的企业,能获得这样的机会,在同类企业中非常少见。对惠民来说,自然亦是难得,而非洲正是他们今后打算重点开拓的市场。在大会上,湖北惠民公司代表先后拜会了埃及农业部、贸工部及国家投资局的有关官员和部门负责人,并向大会成员介绍了湖北惠民公司在研发、生产、经营方面的情况以及未来的战略发展构想。
湖北惠民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03年1月,公司成立之初是一家以抗虫杂交棉种子产业化经营为主的企业,经过仅三年多的艰苦创业,一举跃居到湖北种业界的三甲行列。现已发展成为全国棉花种业中规模第三、杂交棉种第一的知名企业。
今年46岁的刘立清,毕业于华中农业大学。1990年调任到湖北省农垦局生产处工作。对于一直想做种子行业的刘立清,每天重复平淡的生活,让他觉得应该有更多的突破。2000年国家《种子法》公布,出现了新老市场的交替,从事十几年种子行业管理的刘立清,抱着尝试的态度,离开了工作十年之久的农垦局,下海经商。
2001年,他跟朋友一起开办武汉神农种业有限公司,做种子的销售代理。2003年,拥有众多优良棉花育种材料的太湖农场农科所,迫切需要改制。拍卖会上,有备而去的刘立清,一举中标,整体收购了太湖农场农科所,成立湖北惠民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注册资本1000万,在一个高起点上开始了商海弄潮。
路漫漫其修远。他改革了大多数种子公司科研和经营分开的模式,添置了研发、生产、销售等一条龙的生产设备。经过七年的经营,惠民公司产品数量已由过去的少数几个抗虫杂交棉品种向杂交玉米、杂交水稻等多产品、系列化发展;产品生产能力由过去几十亩棉花制种基地、自身没有种子加工能力,发展到现在拥有规模达3万亩的制种基地、300万公斤的种子加工能力;产品市场由过去湖北几个县市向立足长江流域市场,稳步拓展黄河流域、西南种植区及全国市场方向发展。
在此期间,湖北惠民公司先后获得了荆州区文明单位、武汉市高新技术企业、湖北省高新技术企业、湖北省重承诺守信誉品牌、诚信农资单位、湖北省十佳种子企业、湖北省种子行业十强企业、湖北省农业科技创新五十强企业等多项荣誉称号。
科技创新显成效
棉花作为重要的经济作物,在其生长发育过程中会受到多种害虫的危害。当时在长江流域棉区,市场上应用的棉种主要是湘杂棉,棉铃虫危害成了当时农民植棉的首要问题,广大棉农急需适应长江流域的抗虫杂交棉品种。
对此,惠民公司成立之初就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致力于研究转基因抗虫棉。
“作为一个科技企业,研发能力决定着企业的生死。”刘立清介绍,惠民的科研人员其实并不多,当时也只不过10个人,但个个是精英。在培育抗虫杂交棉的过程中,他们积极与科研院所、大专院校合作交流,来提升科研实力,拓宽审定渠道,使得这些科研机构的优秀人才、优势技术、优良育种材料和精良设备等为其所用。
经过几年的反复试验,湖北惠民公司培育出既抗虫又高产的鄂杂棉10号。当鄂杂棉10号推向市场后,深受欢迎,被农业部确定为全国棉花主导品种、国家棉花新品种区试对照品种,成为了唯一进入全国十大优势品种的南方棉区品种。该品种先后获得湖北省科技进步奖、科技成果推广奖。随着鄂杂棉10号的推广,加快结束了湖北乃至长江流域的湘杂棉时代,并使整个长江流域进入了鄂杂棉时代。
此后,惠民公司又先后培育出鄂杂棉8号(太D6)、鄂杂棉11号、川杂12、华惠103(太D7)等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品种。
目前,公司建有科研大楼、质检大楼、种子加工厂、种子仓库4000平方米,建立科研育种基地100亩,占有4000平方米的办公场所,在武汉国家生物产业基地购得具有开发使用权的土地62亩,拥有“华惠”、“太D”和“鑫惠民”三个注册商标。
新疆是我国的棉花种植大省,占据了整个棉花市场的三分之一。早在2005年,惠民就已经走进新疆,并建立育种试验基地。经过几年的培育、试验、示范,目前已经培育出多个棉花新品系,并且逐步走向市场。
科技创新已经成为惠民公司实现可持续发展最为重要的支撑点、走向成功之路的通行证。
2006年9月15日,我国研制的育种卫星八号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将多个品种的种子带到宇宙进行实验,其中的棉花种子,就是由湖北惠民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提供的研发产品,而且惠民是惟一一家参与的民营农业企业。
扩大规模促上市
“很多企业不是被别人打败,而是自己被自己打败”。惠民为了避免公司股东之间发生矛盾,从公司成立之初就科学地设置了股权结构。作为公司的主要股东,公司管理层较好地建立了利益共享和股东相互制衡的机制。董事会、监事会与经营管理层之间有明确的角色定位和职责分工,三方建立了透明的工作制度、畅通的沟通机制、有效的激励机制与科学的监督机制,从结构和制度上保证了公司的股东、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始终都能从公司根本利益出发,为公司的发展和壮大科学决策,来保证惠民公司的健康发展。
2008年,美国的金融危机席卷全球,作为纺织品出口大国,中国纺织品出口严重受阻,棉花价格跌到了低谷,每斤只卖1.6元,很多农户都转型种植其它作物,棉花播种面积减少了20%多。整个棉花产业的销售额直线下降。为了打赢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惠民从领导做起,要求各部门一把手必须亲力亲为。
首先严把质量关,保证每一包,每一棵种子都合格,为此建立自己的检测中心,通过分子技术检测种子质量,合格之后再进行调运。其次加大服务,公司员工亲自下乡为农户培训、讲一些种植棉花的技巧,发一些有关种植棉花的资料,为了让不识字的农户看懂,还专门配备光盘,来指导农户科学种植。
2009年金融危机慢慢消退,虽然惠民的销售总额有所下降,但市场的占有额反而增加10%,这一次的金融危也因此激发了惠民的士气。
2009年8月,惠民收购了湖北鸿福农业科技公司,当年10月还在武汉土地交易中心竞拍到了武汉国家生物产业基地8号地块62亩土地的50年使用权,并兴建惠民种子工业园,用于种子的研发、生产、加工、质量检测等。2009年12月初,惠民又进军安徽,准备收购一家专业的水稻种业公司,同时依托华中农业大学转基因水稻的世界领先技术,进行商业化运作,逐渐发展成集科研生产于一体的全方位发展的农业集团公司。
在2009年12月24日惠民公司召开的董事会议上,公司决定斥资1000万,到新疆收购一家种子公司,且惠民要在其中占绝对的控股权,来扩大市场占有额。
目前,惠民已发展到7省、230多个县市,建立起了拥有5000多个乡镇终端零售商的庞大营销网络体系,拥有规模3万亩的制种基地、300万公斤的种子加工能力;产品市场逐步地向黄河流域、西南种植区及全国市场方向拓展。
到2009底惠民公司总资产已超过1亿元,其中净资产达8000万元,固定资产及土地使用权、品种经营权等无形资产的投资规模达2000多万元。
湖北省是个农业大省,用种大省,产种小省,企业的规模都很小,缺乏大型的上市企业。按照创业板的2000万门槛,惠民的条件可谓绰绰有余。“我们只是想踏踏实实的做事,能够上市当然更好。上市后我们仍然会从事农业技术的研发经营,还将研发与棉花配套的有机肥等农产品,不断满足农民的需要,带领千千万万的农民脱贫致富。”刘立清表示,今后公司将把上市作为公司目标之一,但绝不是为了上市而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