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年,企业家儿子接班的情况越来越多;儿子不行就女儿上,新希望刘永好的女儿刘畅,汇源朱新礼的女儿朱圣琴等都是例子。他们大多年龄不大,也还未具备丰富的企业实战经验。这里还有两个问题,一是这种情况为何越来越普遍,二是这些孩子能否胜任老板的角色?
大部分都是“弱二代”
眼下中国正处在老板最不信任职业经理人的时代。老板很强大,许多职业经理人品质也有问题。纵观中国职业经理人的历史,20世纪80年代的职业经理人,往往是国有企业、机关单位里混得不好的人,宁愿放弃国有的身份也要出来。90年代出来的,则大多想投机暴富。一句话,“正经人”一般不出来。直到21世纪才有大量的海归派,组建了较正规的职业经理人团队。所以,现在中国的职业经理人群体不成熟。
在我们接触的许多案例中,几乎每个职业经理人都想跟老板分股权,毕竟有时分个百分之零点零几也能值几千万,这就刺激职业经理人在一个不正常的状态下跟老板打交道。而老板又没有失去能力,所以两者的矛盾不易消除。去年的国美事件是催化剂,击溃了许多老板对职业经理人的信任。
在这种状态下,子女接班大多是被逼的,这种现象很正常,但不会持久。
实际上,大部分二代都是“弱二代”。所谓“弱”分为三种。
第一种是心态弱。大量的二代其实是看不起父辈的,他觉得就你那点本事,怎么就发财了?给我也能干。但一旦干,他就没戏了。父辈的人脉他没有,企业里的文化冲突、派系斗争他不适应。即便接班了也很麻烦,他会和父亲的决策相抗衡。另外,现在许多二代都喜欢搞资本运作,不愿意辛辛苦苦做实业。
第二种是兴趣弱。内心不想接班,看到企业就烦。的确,不是每个人都能做生意的,这靠天分。他不具备,父辈硬要他干,他会很痛苦。这种人天生成不了气候,就应该放他一马,让他学学当董事就算了。比如美国福特公司创始人(又称老福特)的儿子,满脑子艺术,同情工人阶级,这种人根本不适合接班。
第三种的问题在于父亲和子女分工不清楚。鲁冠球和他的儿子,宗庆后和他的女儿都算分得清楚的,弄自己的一块,别碰父亲的领域。
除了二代自身弱外,父辈企业家挑选子女的眼光、方法也都没有经过时代的历练,大多是为了解决眼前对职业经理人的不信任而采取的过渡性措施。这一代老板还没有弄明白企业该往职业化方向走,还是世代家族企业的方向走?家族企业又该如何市场化、社会化?这种背景下的弱二代接班,输的几率很高,当然也有少数成功的。
而且,接班都有新老交替的问题,老臣怎么处理,嫡系怎么处理,现在很多企业都有帝党、后党、太子党。因为它不是市场机制选拔人才,最后一定是帮派混战。中国之所以形不成家族企业的管理模式,是因为到了一定程度企业就要分,要打架要折腾,很难建立一种家庭之外的企业经营机制。
所以我主张二代不要急于接班,应该在各种机会中历练。毕竟不是被优选出来的子女匆匆接班将是一件危险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