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众传媒董事局主席和首席执行官 江南春
本文是分众传媒董事长江南春在2011年7月3日“中国经营论坛(上海)”上的讲话。
非常高兴在我们的会所里面跟大家交流一下,刚才听到黄万盛教授的演讲,我以为读中文系的看过一些书,原来专门看过一些反传统的书,听了以后很受启发。我们从一个企业的角度,我今天谈的东西跟黄教授讲的略有一些相似之处,我讲讲我们在创业过程中的一些反思。
中国企业的创业基本上都是通过发现一个商业机会开始,我们在2003年的时候分众开始的时候看到一个现实,这个现实在今天可能体现的更为直接和直观,就是中国消费者在发生改变,刚才黄教授讲的虚拟和实在,消费者的欲望如何改变的问题,确实如此,中国消费者在未来5年、10年和过去5年当中中国消费者理论只有两个人,一个人叫70后,一个是80后,主体消费也来自于这两类人。我觉得当70、80成为消费主力的时候,我们发现70、80又完全是两代人,当时我看到整个70后每天加班,为实现自己的价值奋斗,我们看到好多刚刚进来80后的员工,他们为实现以生活更美好奋斗。我们自己购物的时候一直讲规划,80后讲秒杀,我觉得有了钱才销售,80后是越透支越快乐,我们买东西是物超所值,但是80后觉得购物本身就是一种放松的方式。70后开始有钱之后给自己消费找点理由,80后不这么想,一个月没买两件好衣服是不道德的。我觉得整个社会的发展过程中一代一代人的过程中,70、80这样两个非常靠近的年代都有这么大的差距,我觉得整个社会发生很大的改变。我当时看到消费者群体的改变,我们当时觉得这些消费者群体不仅他的审美观,价值观发生改变,比如说70后,碰到他讨论的问题就是工作、股票等等,80后讨论的八卦,英超等等。70后和80后的资讯模式也在发生改变,70后上有老下有小,投入工作的时间非常多,跟电视接触越来越多,80后直接从互联网中长大,跟电视机距离也越来越大。我认为在未来,我在2003年的时候有一次演讲讲到,我认为未来5到10年媒体业的改变来自于主动和被动,主动就是资讯模式的改变,我当时觉得电视、报纸为主要资讯的方法开始向互联网和手机的方向发生转变。到今天这个概念大家普遍接受。第二个改变是被动式的改动,被动是由于消费者生活形态改变,生活形态由单一化的生活形态向多元化和碎片化改变。原来我们生活非常简单,从单点到单点,现在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出现在不同时空当中,也越来越碎片化。我以前写过博客,我写博客的时候,我每天晚上12点钟回家,还得搞半个小时回家,那时候身心具疲。
我当时提了一个观点,未来一个品牌传播,简单从主动和被动两个方面抓消费者,主动的,比如说一个学生主动方向是什么,咨询方式是电视吗?是QQ,是人人,他今天的生活方式从被动生活方式是什么?是校园,校园里面从校园的寝室到教学楼,到食堂,到操场。比如说上班族呢,他的资讯模式是新浪,包括新浪微博,百度,MSN等等,他余下的生活空间就是写字楼,家庭主妇咨询模式还是报纸,电视。你只要从主动资讯模式上抓住获取资讯的手段,同时抓住生活空间,从这个角度有效覆盖。后来分众看到这些转变以后,看到社会转变的一些商业机会,然后我们为了消费者生活形态开始,把广告融入到他们生活当中。
最初的时候曾经想过,我们在第二次创业,我们之前做了10年广告公司,第二次创业我们做什么,电视报纸是国家的,杂志不大,我们也觉得没有太大可玩的,我们当时想做的时候觉得户外可以进入,但是户外核心是地理位置,跟房地产一样。我们想做户外,后来我们发现当我们做户外的时候,徐家汇屋顶上就是广告,淮海路每10米就是一个广告,我们发现好的资源都已经被人占据了。然后我回到人身上想问题,人的生活有一定的规律和轨迹,把广告植入下去成为人生活的组成部分,后来就有看到家里的广告等等,这些广告点发生在什么地方?就是你不用去想徐家汇的事情,大家早就想完了,你就想一个人一个礼拜可能也不会去徐家汇,但是一个人一个礼拜没回过家不正常,没回过写字楼上班也不正常。所以其实把广告植入生活轨迹当中,成为生活的组成部分。你从人的生活轨迹看一片空白。这时候你做下去之后,成为消费者每天经过的平台。我觉得中国创业者很大程度上从一个商业机会的捕捉和思考展开,但是我觉得在商业思考和捕捉过程中,创造分众前五名。我们在资本市场经历两三年之后,很多收购兼并之后我们想法也发生改变,我谈谈我们的失败是什么,我们一度从86美金暴跌到10亿美金。2009年重回来做CEO的时候,我分享我们根本的是价值观问题,走了五年分众是一个没有价值观的公司,跟金融风暴,跟我在不在无关,起初这个公司就是没有价值观的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