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业营销发展这些年,一直在摸着石头走路,深一脚浅一脚蹚过不少雷区,营销的“学费”交得确实有点让人憋气窝火,各有各的理解,各有各的委屈,误解也开始根深蒂固。丁彦龙这厮作为跨行业实战策划人,我不得不深入,十余年跨行业奔跑和种业潜伏,对种业营销进行了重新审视和梳理,心中有感动也有悲凉,确实有一些误区,需要我们跨越,确实有一些误解,需要我们正确阅读。
| 误区一:种业太特殊,你说的行不通 |
“种业这个行业就这样,你说的那些根本用不上,最关键的是其他种子企业也没这么搞过。”一位比我年长的种子企业副总裁拍着我的肩膀说。
的确,种业非常特殊,特殊到让我花了很多精力才彻底深入,可到现在也依然看起来像个新兵。同样,有很多声音,把我划到策划的范畴,认为其他行业的营销思路在种业无法适应和施展,不符合行业惯例,关键是同行没有过这样的打法,理由很充分,不好辩驳。从来没有哪个行业的营销是固定的,更没有哪个行业的营销必须是一样的套路,当然谁也不可否认种业的独特性,但我们不能走上固有思维的老路。
招式用得多了,自然就有人会有破解的方法,完全按照以前的方式向前,很难突破,更难超越,只有做别人做不到的和做不好的,才能站在迷宫之上,看清出口。种业也是发展的,营销当然也要跟得上,在创新中演进,不能只做营销的跟随者,与其被别人革命,不如自己革命,行不行得通,就看你想不想得通。
种业营销再有特点,也需要不同的思维激荡,第一希望种业多些跨界的人才涌入,让种业百花齐放。第二希望种业多些包容和接纳新的思潮起伏,让种业更加生动。第三希望种企要不断学习其他行业经验,让种业更精彩。别一直想不开,还走老路,试着走条新路,可能成长更快。
| 误区二:做种业营销,就是做品种|
一家区域种子企业的销售经理曾向我质问:“没有好品种谈什么营销,做营销就是做好品种这么简单,如果种业营销不是做品种,那你告诉我是做什么?”
同样的品种,不同公司运营,可能产生不同的影响力,有人能把好品种运作的苟延残喘,有人能把好品种运作得风起云涌。一样的品种,不一样的商标、不一样的包装、不一样的广告、不一样的价格、不一样的模式,一定有不一样的价值,品种之间的差异越来越小,特别是在品种井喷的时代,在计划经济已经过去的今天,农民对品种的选择也有天壤之别。
很多种子企业都觉得自己审定的品种独一无二,比市场上的其他品种好,可到了市场上一检验,农民不买账,渠道对着干,表现没出来。从市场角度看,品种表现只是基础,不是必要条件,不是品种好就等于销售好。还关乎品种定位、示范表现、观摩体验、会议打动、服务跟进、推广节奏等要素整体推动,品种价值是一点点做出来的。
做好品种,并不代表销售的杀伤力。原因很简单,品种如果没有好的营销,只是品种而已,一定产生不了爆发力,但没有好的品种为基础,再好的营销也会成为泡沫,这是辩证关系,品种走多远,除了品种好,更要好好经营。
| 误区三:做种业营销,就是做销量 |
“种业营销目的只有一个,就是完成销量目标,都是真刀真枪的市场拼杀,销量才是考量营销的唯一标准。”一位上市种子企业的销售总监如是说。也许他说的底气十足道理深刻,但用单一的销量导向来衡量营销工作,一定是短期的,会让营销动作变形,不仅销量难说,还会断送发展。
中国种子企业具有天然的执着精神,一直把追求销量当成企业的终极目标。一味地销量追求,不管品种是否适合,推广是否有风险,绞尽脑汁想招数想套路,频繁的促销活动就像吸血鬼一样,早晚会吸干品种的鲜血,用试错和风险带来的销量,靠忽悠和手段搞定农民,结果一定也很难让你满意。
销量是营销成功最好的表现,营销是过程,销量是结果,过程做好了,销量自然就好了,很多种子企业不是不明白这个道理,而是不愿意接受现实的残酷。营销是短、中、长期的动态规划,不能太短视。重视销量的同时,基本功也要扎实,如定户示范、市场调研、渠道管理、技术服务、观摩会议、广告传播等,营销的工作做足了,销售的结果肯定差不了。
中国种子企业要从实际出发,一手抓眼前的利益,一手抓长远的利益,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即要销量,又要发展,才能繁花似锦。(来源:种业内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