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P标识欢迎光临种业商务网 | | 手机版
商务中心
商务中心
发布信息
发布信息
排名推广
排名推广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科技 » 正文

陕西长武:旱作小麦新突破 小麦单产达到297公斤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09-01-08  作者:中国种业商务网  浏览次数:597
 

 
来源:人民日报
         
  中国科学院教育部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研究中心长武站日前传来喜讯,该站承担的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重大项目“耕地保育与持续高效现代农业试点工程”长武试验区的小麦产量突破500公斤/亩,推动了长武全县11.4万亩旱作小麦喜获丰收,小麦单产达到297公斤,较上年增加100.4公斤/亩,总产3.9万吨,创历史最高纪录。

  谈起收成,巨家镇的李玉斌绽开了笑容:“我家的4.2亩小麦单产达到了581公斤,是全县最高的。种了一辈子粮食,还从来没有这样的好收成。”李玉斌告诉记者,他家的麦田位于高产攻关试验区,有人包技术指导,整地、播种、病虫害防治全不用操心。

  “耕地保育与持续高效现代农业试点工程”由以李振声院士为首的一批著名科学家设计,旨在通过和有关省区共同开展试点研究,解决由于耕地数量与质量发生巨大变化而引起的粮食产需矛盾及相关粮食问题。项目2007年5月起在陕西长武县实施,主推优良小麦品种,强化各项技术措施,有力促进了小麦关键生产技术的示范推广。看着茁壮成长的麦苗,郝明德研究员感慨地对记者说:“为什么小麦能够持续稳定增产?科学技术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长武试点工程从种子入手,不断加大对育种科研的投入,培育推广了“长旱58”等一批优质高产的小麦品种。郝明德介绍说,对全县56个示范点的田间调查与核产,共有5000亩小麦单产达到400公斤以上,长武全县小麦单产高于相邻县份小麦产量10%以上。

  链接

  “耕地保育与持续高效现代农业试点工程”是中科院建院以来最大的一个农业科技攻关项目。该项目2007年开始在黑龙江、河南、陕西、河北、山东、江西等6省实施,为期4年。该项目的实施,有望形成耕地数量监测技术体系、粮食生产能力监测与预警技术体系、农业持续发展技术推广和信息服务系统以及耕地质量分等定级与评价国家标准等耕地保育相关的技术体系和国家标准;在农业新品种、专用控释肥料、节水新技术等若干单项技术上取得一定突破。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 返回顶部 ]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联系方式 | 广告服务 友情链接 | 申请链接 | 网站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