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稀植栽培具有以下特点:一是省工。每亩做营养钵比往年少,移栽速度也提高1倍,缓解了劳力矛盾;减轻了整枝的强度,免除了打叶枝的作业,只需按时打顶,适时打边心即可;二是高效。在不影响棉花产量的同时,在棉花的行间还有利于套种,由于行距100厘米,行间光照充足,为争取利用光能创造了条件。实践中农民在棉行一侧40厘米处套种1行花生,即1行棉花1行花生,每亩能收花生80千克左右,提高了效益。
1、适时播种,培育大壮苗。棉花稀植要获得高产,必须发挥个体增产潜力,争取单株多结铃。播种期安排在4月上旬,比往年提前7?10天,开花期提前5天,为多开花,争取较多的有效花蕾,赢得了时间。营养钵采取7厘米×10厘米的大钵,加强苗床管理,早间苗,避免了因苗床苗期长,造成的苗挤苗现象。移栽时苗高21厘米,4.2片真叶,达到壮苗要求。
2、施足底肥,促使早发。苗期早发稳长,特别是使公枝健康成长是棉花稀植获高产的基础。而施足肥料又是早发的前提。一般要求每亩施优质农家肥2500千克,氮、磷、钾三元复合肥50千克。移栽时用稀粪水先浇洞穴,保证移栽质量,缩短缓苗期。花铃肥亩用尿素20千克,并提前到初花期使用。
3、扩大行距、缩小株距,力争棉苗均匀成长。行距采取100厘米的宽行,株距35厘米,亩移栽密度1800株左右。这样,棉花的每一行都处于边行优势中,光照充足,通风良好,封行期推迟半个月,即使封行,田间荫闭程度也好于常规棉田,成铃率明显提高。根据调查,大田成铃率达39.4%,较往年提高了7.4个百分点。
4、巧留公枝多结桃。棉花稀植高产,利用公枝成桃是关键措施之一,每株应留2?3个健壮的公枝。根据田间调查,平均每株留有2.8个公枝,公枝成铃7.8个,占单株总铃数的27.7%,接近三分之一,亩成铃数平均4.159万个,因而并没有因密度的下降而造成总铃数的不足。
5、正确运用化控技术。化控是改善株型,调节田间棉花群体与个体之间矛盾的有效措施。在密度较大(3000株以上/亩)有旺长趋势的棉田中,使用化控技术能有效改善田间小气候,而稀植棉田,基本上不存在通风透光矛盾,足够的营养面积反而有利于光合物质的积累。从生产实践看,2000年是较旱年份,所有棉田都没有使用化控;2001年仍是少雨年份,棉田同样没有使用化控,并没有造成棉苗因生长旺盛而产生的荫闭现象。如遇到多雨年份应视实际情况灵活掌握。
6、注意事项。首先是及时打掉公枝边心,公枝的生长势旺,而公枝上的前3台果枝成铃率较高,以后的果枝成铃率明显下降,在公枝现有3台果枝时及时打掉边心,有利于养分集中发挥作用;其次密度不宜过稀,2000年生产实际密度为1475株/亩,亩总铃数4.159万个,产量并不算高,在行距定下来以后,严格控制株距,保证亩栽2000株,这样每亩总铃数可掌握在5.5?6万个,有利于高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