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锈病分为条锈病、叶锈病和秆锈病三种。我省以小麦条锈病为主,对小麦产量影响很大。小麦条锈病病菌不耐高温,因而不能在我省大部分地区越夏。小麦收割时,条锈病病菌即随夏季风被吹到高原寒凉地区越夏,秋季小麦播种出土后,越夏的病菌又随气流传播到我省,浸染早播的麦苗,成为初浸染源。12月上旬,当旬平均气温降到2℃时,条锈病病菌在当地麦苗上越冬,翌年2月下旬至3月上旬,越冬病菌开始恢复生长。
防治小麦条锈病的基本措施是因地制宜地种植抗病品种。小麦收获后及时翻耕灭茬,消灭自生麦苗,减少越夏菌源,能减轻小麦的发病程度。通常拌种后播种的小麦田发病程度较轻,如用立克秀或粉锈宁拌种后,小麦很少发生该病。对当前小麦发生该病的田块,可采用大田喷雾的方法防治。对早期出现的发病中心要及时集中进行防治,控制其蔓延。大田内病叶率达0.5%时立即进行防治,每亩可用12.5%禾果利可湿性粉剂30~35克,或20%粉锈宁乳油45~60毫升,或选用其他三唑酮、烯唑醇类农药按要求的剂量进行喷雾防治,并及时查漏补喷。重病田块要进行二次防治。(江苏农业科技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