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发生与为害特征的识别;小麦纹枯病在小麦拔节以后,在基部叶鞘上形成中间灰色、边缘棕褐色的云纹状病斑、病斑融合后、茎基部呈现云纹花杆症状,并继续沿叶鞘向上部扩展至旗叶。后期病斑侵入茎壁后,形成中间灰褐色,四周褐色的近圆形或圆形眼斑,造成茎壁失水坏死,病株中部或中、下部叶鞘病斑的表面产生白色霉状物,形成许多散生圆形或近圆形的褐色小颗粒状菌核,最后病株枯死。小麦纹枯病的发展受田间温度影响较大,田间气温20-25℃时病情发展迅速,病株率和严重度急剧上升,大于30℃,病害基本停止发展。潮湿地块易于发病,小麦品种间对病害的抗性差异较大。
二、防治指标:小麦纹枯病病株率达到10%时,须立即防治。
三、 防治方法:防治小麦纹枯病,可选用20%的井岗霉素可湿性粉剂30克/亩,或12.5%的禾果利可湿性粉剂32-64克/亩,兑水顺根部喷雾。喷雾时要加大用水量,使植株中下部充分着药,以确保效果。(江苏农业科技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