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P标识欢迎光临种业商务网 | | 手机版
商务中心
商务中心
发布信息
发布信息
排名推广
排名推广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要闻 » 正文

湖北省各地市种子管理典型经验交流材料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09-03-03  作者:中国种业商务网  浏览次数:1439
 

  2008年,全省种子管理体制改革平稳有序推进,体系建设有效恢复加强,职能得到全面有力履行,各项工作又有新的进展。日前,省农业厅召开全省种子管理工作会议,一批开拓进取、奋发有为的先进集体和个人在会上受到表彰。为总结成绩,推广经验,推动工作,撷取6个先进单位典型经验简报如下:

 

黄冈市:强化体系建设 夯实工作基础

 

  黄冈是典型的农业大市,用种大市。前几年,该市县级种子管理站多数被快速撤并,工作经费严重不足,职能履行不全面,工作开展困难。自国办发[2006]40号文件出台后,黄冈市早动员、早行动,早部署,及时汇报,及时沟通,争取到支持,成效显著。

  认识到位行动早。国家和省里有关文件出台后,黄冈市种子管理局多次向市委、市政府和农业局领导作专题汇报;同时迅速组织各县市区种子管理部门学习,充分领会上级要求和文件精神,要求大家要充分认识种子体制改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抢抓机遇,早准备早动手,认真把好事办好。

  领导重视力度大。市、县政府均按要求成立了种子管理体制领导小组,将种子管理体制改革工作提上重要议事日程。市农业局局长、分管局长多次召开各县市农业局一把手专题会议,提出了政企分开、健全种子管理机构、建立种子市场长效监督机制等三条具体要求。

  分类指导重点明。根据各地实际情况,采取了扶重点、攻难点、各个击破的方针。在领导认识深、工作得力、基础较好的蕲春、团风县,均由农业局长牵头成立工作专班,积极向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汇报,主动与相关部门沟通,得到领导重视和支持,在全省率先成立了具有独立机构、独立法人的种子管理局。之后,又乘势而上,市农业局在团风县召开全市种子管理体制改革现场会,各县市分管局长、种子管理局(站)长参会,让典型引路,省站领导亲自到会指导,有力促进了全市工作全面开展。

  全面推进效果好。实现了四定:定“机构”,全市11个种子管理机构,正式经编委批准设立的种子管理局达到10家,其中机构升格的有6家;定“职能”,明确市县两级种子管理机构依法履行种子管理三大职责七项具体职能;定“编制”,全市种子管理系统共核定全额事业编制91人,队伍得到调整充实,人员结构进一步优化;定“经费”,各县市区已成立的种子管理局,都是具有行政执法职能的全额拨款事业单位。人平事业经费1.2万元,比改革以前增加3000元。市种子管理局财政经费成倍增加,全体人员纳入了参照公务员管理。

 

恩施州:坚持质量第一 标本兼治保平安

 

  多年来,恩施州的种子管理工作坚持以质量第一为重心,以标本兼治为措施,较好地保障了农业生产用种安全。

  狠抓全程质量监管,确保农业用种安全。严把种子生产环节田间检验关。每年7月-8月,由州农业局分管领导带队,县市农业局分管领导参加,组织有关人员对州内企业的“两杂”制种田进行花期田间检查。必要时,还对州内企业在外预约生产田进行田间检验。检查结束后,通报结果,督促整改,整改仍不合格者,不得收购入库。12年来累计开展杂交水稻、杂交玉种子生产花期田间纯度检查28次,检查面积75000余亩,责令报废生产种子300多亩,行程18000多公里,促进了全州种子质量质的飞跃。

  严把流通环节质量监督抽查关。坚持对在生产入库加工后包装前的批量种子进行抽样封存和检验,不合格种子禁止包装上市;对市场销售的包装种子进行广泛的监督抽样和检验,最大限度地减少了劣种下田;对品种纯度和真实性指标,组织样品统一由州种子管理局或送省站统一进行冬季海南纯度种植鉴定。仅2008年,全州就组织抽样、鉴定“两杂”和蔬菜种子231批次,海南纯度种植鉴定样品88份。经鉴定,2个玉米品种纯度不合格,涉及2万多公斤不合格种子,已责令有关企业和经销商无条件召回,未给农业生产造成损失。

  严把大田种植环节质量跟踪检查关。春播和秋种后,密切跟踪关注大田种植作物的生长情况,做到了投诉必查、争议必鉴、鉴定必实。几年来,先后鉴定、及时调解有较大影响的种子纠纷25起,鉴定面积达80多万亩,预防和阻止了因种子质量引起的群体上访事件的发生。

  狠抓机构和队伍建设,提升部门服务能力。多年来,在没有财政经费的情况下,坚持机构不丢、人员不散、适当投入,创造条件逐步添置和完善了相关设施和设备,较好地维持了运转。2008年,州种子质量监督检验站完成了种子质量检测分中心项目建设,还争取了10万元的“科技三下乡”课题经费,购置了种子纯度DNA检测的相关设备,进一步改善了工作条件。

  国办发〔2006〕40号文件出台以来,州及8县(市)政府均成立了种子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和工作专班;2008年,州及8县市全部成立了种子管理机构,8家成立了种子管理局,8家保留种子质量监督检验机构并都已通过技术监督部门的计量认证,明确了种子管理机构职能,健全了种子管理体系。

  积极参加省里组织的各种技术培训、考核,全州种子管理机构已有32人获得了农业部颁发的种子检验员证。为掌握种子DNA检测技术,在经费十分紧缺的情况下,州种子管理局多次派种子检验员赴哈尔滨、上海和成都等地,到DNA权威检测机构进行了培训、学习和考察,弥补现有质量检测技术的不足,进一步提升了种子质量管理的能力和水平。

  

潜江:强化品种管理 促进优良品种推广

 

  潜江市种子管理局狠抓品种管理工作,新品种引进、试验示范和推广步伐逐步加快,新品种更换比例和良种覆盖率逐步提高。

  狠抓试验示范,加快新品种推广步伐。自2002年以来每年都开展了主要农作物品种试验示范工作,累计完成了30多个试验示范项目,保证了品种管理工作的前瞻性。2008年,根据省站统一安排,与市农科所共同承担了省棉花、水稻品种区域试验,单独承担了棉花、大豆展示示范工作。为确定好当地主要农作物主导品种,该局又组织了棉花、水稻、油菜品比试验和水稻、棉花样品的正季鉴定。这些试验示范的成功举办,为农民的科学选种,专家和领导的科学决策提供了科学依据。

  加强主导品种宣传,提高良种覆盖率。2008年,省、市主导品种公告在潜江电视台年前20天、年后30天每天2次滚动播出,在《潜江日报》和市农业局发行的《潜江农业》上全文刊登,同时,还专门印制《省市主导品种公告》近16万份,发放到农户,张贴到经营场所和乡镇村组,基本做到了每户一份,省市主导品种家喻户晓。据统计,全市主要农作物省市主导品种播种面积占到72%,比上年提高近5个百分点。

  强化种子广告的监督管理,净化视听环境。严格审查种子广告,对符合《种子法》规定的予以审批,杜绝未经审定品种在主流媒体上刊播;严格清查种子经营门店的广告宣传,凡未审品种、夸大其辞、断章取义的种子宣传画一律现场纠正处理。2008年共受理种子广告申请20个,审查合格7个;清除违规种子店堂宣传画220余张;协助工商部门查处非法种子广告2起。

  建立风险品种提示制,落实淘汰品种退出制。注重品种的后延管理,加强田间跟踪调查,发现问题及时告知生产经营单位,积极采取应对措施,同时通过各种宣传渠道,向种植农户提供风险信息。2008年,在上年田间调查的基础上,结合植保部门的意见,向农民发出了“关于易感稻曲病品种风险提示的通知”,并通过市农业局印发的《潜江农业》发放到千家万户,让农民在购种时做到心中有数,防止了种子事件发生。

  认真落实品种退出机制,将部、省公布的停止推广品种在全市进行公示。发现已公布的淘汰品种,督促生产经营单位及时召回,最大限度地规避风险,保障农业生产安全。

  严厉打击未审先推行为,规范市场经营秩序。坚持市场巡查与执法人员入户监管相结合的办法。在种子销售旺季,做到节假日不休、市场不断人、不漏一户经营门店、不漏一个经营品种,把经营户的经营行为与执法人员的岗位职责挂起钩来,真正实行了入户监管。2008年,种子案件共立案13起,其中未审先推种子案件6起,没收种子200多公斤,没收违法所得8万元,罚款19万元,较好地规范了种子市场秩序。

 

随州:建基地 创优势 狠抓展示示范

 

  水稻、小麦是随州的优势作物。2000年以来,随州市有意识地在地理条件好、技术优势强的均川镇集中建设了旱涝保收的水稻、小麦品种展示示范基地。近四年来,每年展示示范中稻品种160多个,面积3000?7000余亩;小麦品种20多个,面积1000多亩,承办大量较大规模的新品种现场推介会,每年接待现场参观的领导、专家、企业和农民代表1.5万人次以上。

  坚持实事求抓展示示范。每个品种都有优缺点,都有其区域适应性。在展示示范工作中,随州市坚守管理部门、科技人员的职业道德,科学、公正地进行品种综合评价,“不用吹、不用骗,种给农民看一看”,“是骡子是马??拉出来遛遛”,尽可能地发挥品种优势,指导农民采取措施规避生产风险。

  坚持优中选优抓展示示范。选择品种的原则是:展示新品种,示范突出品种和主导品种。确保品种先进性,从而确保了展示示范效果。

  坚持良种良法配套抓展示示范。每年投入大量人力物力,与华中农大、省农科院等科研院校合作开展高产栽培技术研究。如在“培两优3076”示范过程中,随州市通过设计不同的高产栽培方法摸索配套技术措施,指导农民科学种植,很好地发挥了品种的优质高产优势。均川镇展示基地被华中农大列为毕业生实习基地,常驻2名研究生与当地联合开展课题研究,是随州了解农业科技前沿动态,提升展示示范水平的动力和源泉。

  坚持与国家的产业政策和农民的利益相结合抓展示示范。随州是中稻高产地区,也是优质稻最适种植区,过去推广优质稻因错选品种曾“三起三落”。为了发展优质稻,2005年随州市种子管理局与随州新神农公司、随州稻香米业合作,示范种植“扬两优6号”,比其它常规品种亩增产100公斤。多次组织大米加工企业、村组干部和农民代表现场观摩、座谈,引导农民订单生产,促使企业每斤加价5分钱与农民签订单2.5万亩,实现了企业、农民双赢,推动随州优质稻发展重新起步迈出了坚实的第一步。

  展示示范是抓品种管理的最有效措施。当前新品种推出速度快,品种多,带来了农民选购的盲目性。随州通过展示示范工作,对审定品种、主导品种、优质高产品种加大宣传,引导农民正确选购,抓住了种子管理的“牛鼻子”,在品种管理上实现了“疏”“堵”结合,以“疏”为主。展示示范基地成为外省新品种进入湖北的“桥头堡”,省内新品种现场比试的“擂台”,随州农民“看禾选种”的“露天超市”,促进了经销商规范经营、农民科学先购,避免了恶性种子事故发生。

 

竹山:依法行政 切实履行职责

 

  2008年,竹山县从完善体系建设入手,以全面履职落脚,种子管理逐步走上体系化、专业化、法制化的轨道,以种子纠纷事件的零发生见证了种子管理职责的全面履行。

  队伍建设强基础。积极参加省里组织的培训考核,已有8人取得种子检验员资质;300平方米的检测室建设也初具规模,为争取种子质量检验机构认证奠定了良好基础。加强学习教育,组织职工在全面自学种子管理相关27部法律、法规、规章的基础上,先后5次邀请县法制办、司法局、法院、律师等有关法律专家重点辅导,开展了“明确职责、履行职能”的大讨论活动,提高了执法队伍的法律意识、责任意识、专业素质。

  品种管理严把关。通过开展种子企业经营计划审查,从严审查备案品种的10种资料,登记备案主要农作物品种105个,责令召回品种29个,备案合格率72.4%,堵住了近30%非适宜本种植区域的种子进入市场,杜绝了乱引滥调,增强了种子质量、种子纠纷的可溯性。

  质量管理求标准。按照有关规定,细化标准,完善制度,规范操作。全年共检验农作物种子样品77个,代表种子数量40万公斤。并以下发文件和媒体刊登的形式发布两期质量检验通报,对于检验中有质量问题的品种及时下达责令整改通知书,限时召回。利用通报,及时指导农民购种,保证了全县无种子质量案件。

  许可管理突主体。年初,组织全县204户经营人员进行为期4天的法律法规及农业专业技术知识培训,发放有关读本200余本,使经营主体学法、懂法,从而守法。对全县204户经营门店从严审查经营资格,依法取缔无证经营行为。全年共查处取缔无照经营门店11个,取消了经营资质4户。

  市场管理见实效。实行监管重点下移,全年累计出动执法车辆200台次,执法人员600人次。采取五查的方式:一查经营主体资质,二查经营的品种,三查种子包装、标签,四查种子质量,五查种子经营档案,严格落实“三个准入、三个规范”。全县2008年经营、销售各类种子66.4万公斤,质量、包装合格率达到98%以上。办理种子违法违规案件35起,目前已结案33起,限期召回未经审定品种及质量缺陷种子2万余公斤,挽回经济损失700余万元。

  良种推广抓展示。竹山是典型山区,海拔落差大,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为准确鉴定品种的真实性、丰产性、区域适应性,借鉴省现代农业展示中心展示经验,县种子管理局在不同区域、不同海拔建立了6个县级试验示范点,试验示范品种达70个,试验面积25亩,示范面积300亩,接待各种观摩活动15次、1000余人,实现了以示范促推广,以示范带管理,搭建了一个看得见、摸得着、用事实说话的良种推广技术平台。

 

钟祥:坚持文明执法 强化市场监管

 

  钟祥市种子管理局坚持文明执法,标本兼治,打防并举,不断强化监管措施,种子市场秩序逐年好转,确保了农业用种安全。

  努力提高经营者素质,夯实市场监管基础。随着种子市场开放,截止2008年底,钟祥市从事不再分装种子的经营门店已发展到567家,遍及全市城镇乡村,从业人员成份复杂,素质参差不齐。种子管理局从抓培训,竖典型着手,每年经销商参训率保持在98%以上,每年进行一次“种子经营诚信门店”考核,提升了种子经营者素质,培养了一支知法、懂法、守法、诚信、专业的种子经营队伍,夯实了市场监管基础。

  督促送检与监督抽检相结合,确保上市种子质量。根据物价部门核定的检验收费标准,与经销商协商后,降低收费标准,全年检验费定额包干,无论送多少个种子样品一律不另收费,打消经销商顾虑,从政策上鼓励经销商将全面送检、及时送检,确保进货质量;调种旺季,采用会议和书面通知的形式,提醒经营者将主动报检;对大宗作物的主要品种和本地生产种子,派专班进行监督抽样检测;及时发放检验结果,对检测不合格的种子除告知检测结果外,还随检验报告同时下发责令停止上市通知;对经销商失责未送检而出现质量纠纷的,制定惩罚性措施。

  质量监管成效显著:全市种子室内检测样品逐年递增,2006年为188份,2007年389份,2008年442份,今年截止目前已收到230份;消除了大量生产隐患,三年来共计有36批种子样品经检测质量不合格,经营者自觉撤柜和收回种子16万多公斤;种子播种品质质量纠纷逐年下降, 2006年为13起,2007年为8起,2008年仅3起。这些数据表明,钟祥市种子经营者的质量意识和上市种子质量都在日益提高。

  加强宣传引导,确保主导品种占据市场主要份额。从2005年开始试行红黑品种名单公告制度。将省、市主导品种定为红名单,市场调查发现的未审定品种列入黑名单。利用电视、宣传栏和印制宣传单广为宣传。告诫农民购买红名单品种,不买黑名单品种,已经误买了黑名单品种的,找经销商退货,拒不退货的向种子管理局举报,同时公布了举报电话。每年春、秋两季市场销售旺季,将《红、黑品种名单公告》在市电视台持续播放一个月,产生了明显收效,品种代理商不敢大量购进未审品种,担心上了黑名单后销不出去;农民不选购黑名单品种,主导品种占据了市场的主要份额。

  严肃查处典型案件,打击一个,震慑一方。在办案中把好三关:立案关。凡是教育不改的,不论什么关系后台,一律坚决立案查办;材料关,实行二审查一公证的方式,先按程序在局内实行内部审查,再交局法律顾问(专职律师)进行专业审查,再邀请公证处对当事人不配合不签字的文书进行证据保全公证;执行关。对当事人到期拒不履行法定义务的案件,申请人民法院依法强制执行。2006年以来共办理种子案件80起,其中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16起,依法冻结银行资金17万元,司法拘留当事人 4人次。这些案件的成功执行,在行业内产生了强烈的震动,收到了处罚一个、教育一片的效果。

 

         二OO九年三月二日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 返回顶部 ]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联系方式 | 广告服务 友情链接 | 申请链接 | 网站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