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金华日报
8月31日下午,记者在湖南长沙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见到了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
他不改平民本色,身着一件普通T恤,脸庞黝黑,岁月的风霜刻在他宽阔的额头上。
他思维敏捷,亩产量、水稻面积等数字脱口而出,没有任何迟疑,对金华的经济社会发展也颇为熟悉。
记者 陆旭升 文
袁隆平鼎力襄助市农科院院士工作站
袁隆平没有任何架子。
见到他时,他正在办公室阅读一份英文资料。对于我们的突然造访,他予以热情接待。虽已是耄耋之年,但袁隆平依旧精神抖擞。我们祝他身体健康时,他风趣地说:“我已经是‘80后’,争取活到‘90后’,让杂交水稻的亩产量达到1000公斤,900公斤目标明年就能实现。”
袁隆平对金华的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以及科普惠农等工作非常关心,听说金华即将举办农交会、正在筹建院士专家工作站,他表示会继续支持金华农业技术开发与推广。
得知金华市出台了《关于推进院士专家工作站建设的实施意见》,袁隆平非常高兴,并欣然答应受聘为金华市农科院院士工作站首席专家,并题写了“金华市农科院院士专家工作站”几个大字。
随后,市科协领导邀请他参加今年的华东农交会和院士专家工作站成立大会时,他马上答应,表示没有特殊的原因一定前往,并立马叫秘书了解长沙到金华的动车时间,路上需要多少时间;到义乌机场的飞机航班等出行细节。
袁隆平与我市结缘于上世纪80年代
袁隆平对金华感情深厚,这源于上世纪80年代初他与武义的一段缘分。
1980年10月,为了解决杂交晚稻“汕优6号”生育期长、抗性退化等问题,武义县组织农业技术人员攻关,但多次试验均未成功。
情急之下,武义县农业局派人赶到中国杂交水稻研究中心向袁隆平讨教。袁隆平就赠送了一包“威优64”良种,并将有关技术资料毫无保留地传授给武义农民。就是靠这包种子,武义县到海南选配成功了“汕优64”杂交晚稻新组合。后来,这个组合在武义全县推广,并成为浙江省杂交晚稻的当家组合。袁隆平多次称赞:“武义杂交早稻种植的面积比例之高,在全国排在第一位。”
袁隆平曾应邀参加我市举办的两届华东农交会,2006年市农科院聘请他担任首席专家。他培育的超级稻品种一直在武义和婺城推广,市农科院在婺城区建立“种三产四”(种三亩稻,产四亩地稻谷)示范方,每年晚稻成熟时,袁隆平的研究团队都会派出专家前来测产。
活到90岁攻克亩产1000公斤大关
虽然已经82岁高龄,但袁隆平依旧活跃在超级稻研究基地。从一般杂交稻的研究成功,到超级稻的一期、二期,他将我国水稻的亩产量从300公斤左右先后提高到700公斤、800公斤,如今的目标是在明年实现超级稻亩产900公斤。
袁隆平给大家解释超级稻是超高产的意思。上世纪80年代,日本提出超级稻研究,后来国际主要研究机构也正式立项。我国农业部1996年立项实施中国超级稻计划,第一个阶段的指标就是一季稻大面积示范亩产700公斤,第二阶段是800公斤。
袁隆平说: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的目标都实现了,从2006年到2015年,我们的攻关计划是亩产900公斤,这个目标有望明年实现。
第一阶段超级稻,我们已将面积推广到3500万亩左右,比日本全国水稻面积还大,我们的平均亩产是550公斤, 比日本高了100公斤以上。
“我做过一个梦,梦见杂交水稻的茎秆像高粱一样高,穗子像扫帚一样大,稻谷像葡萄一样结成一串串,我和助手们一块儿在稻田里散步,在水稻下面乘凉。”袁老称,他要活到90岁,攻克亩产1000公斤大关。
我市加快院士专家工作站建设
7月13日,市委办、市府办出台《关于推进院士专家工作站建设的实施意见》,提出了“十二五”期间在全市重点产业、重点领域建立30家以上院士专家工作站的目标,明确了设站条件和主要任务,确立了以建站单位为主导、多元化建设资金投入的保障机制,建立协调小组和院士专家服务中心,对院士专家工作站实行动态管理。这将进一步推进我市院士专家工作站建设,为柔性引进高端智力提供政策保障。
目前,全市已建成6家院士专家工作站、1家省级院士专家工作站,进站工作创新团队达6个,引进7名院士、1名首席专家、12名博士,签订合作项目15项;各工作站完成科技成果22项,帮助企业解决技术难题15项,为企业提出合理化建议100多条;企业投入院士专家工作站研发经费330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