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农业科学院科技管理局
继2010年首届航天工程育种论坛成功举办之后,由国家发改委高技术产业司、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中国农业科学院联合主办的“2011年航天工程育种论坛”于9月7-8日在北京召开。国家发改委高技术产业司綦成元司长、科技部农村科技司郭志伟副司长、农业部种植业司马淑萍副司长、工信部军民结合推进司曹志恒副司长等领导出席。航天工程育种相关单位的专家、代表总计200余人参加。中国农科院唐华俊副院长出席并致辞。
唐华俊在致辞中充分肯定了我国航天工程育种30年来取得的丰硕成果,展示了中国农科院在航天工程育种中所作出的努力和贡献。他说,中国农科院作为较早参与航天工程育种的农业科研单位,尤其是“十一五”期间作为全国航天育种协作组的牵头单位,通过与国内外同行的紧密合作,积极开展航天育种工程地面育种研究,建立起诱变育种新方法,创新了地面模拟诱变新途径,筛选出一批有益变异材料,形成了航天育种新体系,在农作物新品种培育中得到了切实应用。
唐华俊表示,“十二五”期间,中国农科院将继续发挥作物遗传育种等学科优势,加大对育种材料的地面选育,积极争取国家有关部门的支持,研究阐明航天诱变机理、发生频率和遗传规律,进一步挖掘有利用价值的变异材料,创制一批具有突破性和市场竞争力的农作物优良新品种,探索诱变新品种“育繁推”一体化新机制,努力把全国航天育种协作组的工作做得更好、更实,为推动我国现代种业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会上,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技术顾问戚发轫院士、中国农科院航天育种中心主任刘录祥研究员分别作了题为“中国航天有责任、有能力、有信心为中国航天工程育种做出应有的贡献”、“航天工程育种回顾与展望”主题报告。与会专家、代表就航天育种的发展历程与最新进展、航天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现代种业及相关政策探讨、空间诱变机理研究、航天工程育种技术领域的机遇与挑战、建立空间搭载实验长效机制等论题展开研讨与交流。
据悉,加快推进现代化农作物种业发展,是党中央、国务院的重大战略决策,生物种业已经列入国家“十二五”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航天工程育种作为缓解农作物优异资源匮乏、突破育种瓶颈的有效途径之一,将随着我国空间科学发展和现代农业的发展而迎来一个新的发展机遇期。同时,国家在5-10年内将发射多艘载人飞船和多个空间实验室,为航天工程育种研究提供稳定、长期、高效的空间试验平台和有力的保障条件。这一切为我国航天工程育种技术和产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机遇和外部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