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农民日报 作者:阎红玉 丁晓云 叶雪
吉林省农作物种业将实施跨越式发展,到2020年全省玉米、水稻、大豆自有品种在省内种子市场占有份额要分别达到75%、95%、75%以上,其它农作物品种产量、品质和市场占有率等都得到全面提升。这是近日记者从吉林省政府了解到。
据了解,今后10年,吉林省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的重点任务是着力提升科技创新能力、供种保障能力、企业竞争能力和市场监管能力。在种业科研主体上,主要由吉林省农业科学院、吉林农业大学等为主体,以市(州)农业科学院及农业教学部门为补充,着重从事种业基础理论、方法和共性关键技术等前沿领域的研究以及基础资源材料创新;商业化育种逐步由公共科研机构转向种子企业,建立以“育繁推一体化”种子企业为主体的商业化育种新体系。重点开展农作物种质资源搜集、保护、鉴定、评价、利用及分类管理研究,种质资源长期保存数量要达到10万份以上,深度评价种质资源数量达到1.5万份以上;开展农作物核心育种材料和重要功能基因的筛选、创制、改良等方法及关键技术研究,加强作物抗逆机理、生物安全检测技术等基础性研究。
在种业基地布局上,吉林省根据区域生态条件和农作物制种特点,结合《全国新增1000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和《种子工程建设规划》的实施,分作物、分区域科学规划农作物种子生产优势区域布局。杂交玉米种子生产基地主要以省内为主,以省外为辅,向伊通、东辽、梨树、双阳等县、市、区玉米制种优势区域集中;水稻种子生产基地主要向梅河口、公主岭、永吉、前郭等县、市、区水稻制种优势区域集中;大豆种子生产基地主要向榆树、德惠、桦甸、敦化等县、市、区大豆制种优势区集中;马铃薯制种基地主要向东部山区、半山区冷凉地区集中;杂粮杂豆种子生产基地主要向西部杂粮杂豆优势产区集中,鼓励种子企业加强科研育种基地建设。对科研育种及种子生产优势区域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确保种子基地不被侵占。并通过《全国新增1000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国家种子工程建设规划》、农业综合开发等项目扶持,引导种子企业通过土地流转、长期租用等方式建立相对集中、长期稳定、具有一定规模的种子生产基地,提高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和机械化水平。到2020年,全省在优势区建设高标准的种子生产基地55万亩以上,新增良种标准化综合生产能力达1亿公斤。
吉林省副省长王守臣介绍说,到2020年,全省要形成科研分工合理、产学研结合、资源集中、运行高效的育种新机制;科研育种工作取得重大突破,自主知识产权的品种占有优势地位,良种覆盖率达到100%,种子对粮食增产贡献率达到50%以上。到2020年,培育玉米高产、优质、高抗、适合机械化作业、年推广面积超过500万亩的突破性品种3个以上,主产区平均亩产达到800公斤以上,自育品种占有率达到75%;建设标准化、规模化、稳定的玉米制种基地35万亩。到2020年,重点培育出一批优质高产的“超级稻”水稻品种,并加快选育出抗逆性强、耐盐碱、适宜吉林省西部种植的优良品种。主产区水稻亩产平均提高到650公斤;省内水稻种子企业销售量占全省水稻商品种子市场份额的95%以上,种子机械加工率达到100%。到2020年,构建以吉林省农科院、吉林农大、长春市农科院、吉林市农科院为主体的大豆品种资源保存、鉴定、材料创新和常规品种选育体系,以“育繁推一体化”企业为主体建立大豆品种选育和种子繁育、经营体系;培育年推广面积超过50万亩的大豆新品种3个以上,主产区大豆平均亩产达到200公斤;省内自有品种占有份额75%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