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颖韬
按照农业部的统一部署和要求,重庆市多措并举强力推进,2011年执法年活动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是加大监督抽检力度。整合全市种子执法管理力量,实行检打联动,开展种子质量交叉监督抽查,对“两杂”种子监督抽检做到全覆盖,全年监督抽检870个种子样品,较去年增加15%左右。同时,加强种子纯度鉴定,在海南开展了水稻、玉米异地异季纯度种植鉴定,在市内开展同季种植纯度鉴定工作,有效减少假劣种子进入市场,保证农民买上“放心种”。
二是加大品种管理力度。进一步修改完善了《重庆市水稻玉米品种退出办法》、《重庆市两杂主导品种推荐办法》、《重庆市非主要农作物品种鉴定办法》、《重庆市主要农作物杂交新品种亲本田间鉴定办法》及相关鉴定标准和细则,不断强化管理措施和手段,玉米参试品种实行“双编码”,油菜实行双对照,田间现场考察明显缺陷一票否决,加强试验过程管理;提高品种审定标准,加强品种审后管理,加大品种退出力度。
三是加大市场监测力度。在“两杂”种子销售期间,实行种子价格旬报制,在全市粮食主产区县种子市场建立市场监测点,强化种子价格监测,及时发布信息,防止出现哄抬种子价格的行为,保证农民买得到、买得起“放心种”,确保全市粮食生产用种需求。
四是加大种子执法监管力度。为确保种子执法年活动取得实效,制订了种子执法年春、秋季专项督查方案,由市农委领导带队组成8个督查组,在春季种子销售旺季及秋季重要时节,对全市种子市场进行明查暗访,加大对重点区域、重点市场、主要品种的市场监管。
五是加大质量投诉处理力度。为及时掌握种子质量纠纷的发生情况,我市实行种子质量纠纷旬报制和重大种子纠纷即时报告制,强化对每一件种子质量投诉的受理和协调工作,严格按照程序及时组织种子质量纠纷田间现场。今年,种子质量纠纷投诉较去年大幅减少,全市没有发生一起因种子质量问题引起的群体事件,切实保护了农民群众的合法权益,维护了农村社会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