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P标识欢迎光临种业商务网 | | 手机版
商务中心
商务中心
发布信息
发布信息
排名推广
排名推广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要闻 » 正文

记者直击神八飞天 250颗泰兴荞麦种子遨游太空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1-11-03  来源:现代快报   浏览次数:93
 

    昨天凌晨,快报记者在神八发射前两个小时进入观测区,距离火箭仅有1500米的距离。5:58:07,长征二号F遥八火箭载着神八飞船成功起飞,那激动人心的一幕让现场观众喜极而泣。585秒之后,神八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开始了追寻天宫一号的旅程。

    据介绍,神舟八号与天宫一号预计交会对接的时间是3日凌晨,届时两个飞行器正飞行在我国甘肃、陕西上空。

    现场目击

    -5℃抵挡不住观看的热情

    早在发射的前一天,东方航天城内的宣传板上,就写下了发射当天的气温预报:最低气温-5℃,风速5米/秒,请观看发射的人员注意保暖。

    1日凌晨两点多,记者就起床了。因为要想进入现场近距离观测发射,必须在4点前到达指定位置。而发射场距离航天城的生活区还有7公里的距离。

    凌晨三点半,记者坐上车,向发射场出发。路上已经哨兵林立,短短7公里,记者4次被查证。

    4点前,记者到达了观测现场。这是一个长满骆驼刺的荒滩,距离发射区只有1500米的距离,挤满了前来观测的人,有两百多人。观测的人群中,除了上百名记者之外,还有被邀请过来参加实验的工作人员,以及欧洲航天局和德国宇航中心的官员和专家。他们都端着相机或者手机,等待着发射的那一刻。

    人群中,一位70多岁的老人格外引人注意。他穿着羽绒服,戴着口罩和手套,举起相机拍照时,还时不时把手套脱下来。“我这是第二次来看发射了。”这位姓姚的老人告诉记者,他儿子就在发射基地负责装备工作。一个多月前,他来探亲,有幸观看了天宫一号的发射,不过,遗憾的是,当时他只顾着用相机拍视频,想带回去给老伴看看,结果只盯着相机屏幕,没来得及看现场。他听说一个月后还有神八的发射,特地留了下来。这次,他在发射前视频对准目标,自己就目不转睛地盯着发射架了。

    发射成功后现场一阵欢呼

    4:58,现场气氛开始紧张起来,发射场上空响起了0号指挥员王军的指令:“一小时准备!”随着王军的声音在上空回响,观测的人群一下子显得安静了。有几许紧张,但更多的是期待。

    时间在慢慢地接近火箭发射的“零窗口”,王军的指令也开始变多了,远在1500米外的发射架上也开始发生了变化,回转平台正在依次撤收,一直隐藏在里面的白色箭体终于显现了出来。

    “30分钟准备!发射区人员请注意,30分钟指令已下达,请迅速撤离!”王军的指令再次响起。不久之后,五六辆大巴车载着近百名工作人员从发射区开始向安全地区撤离。

    时间一下子仿佛凝固了,这30分钟的等待,似乎遥不可及。戈壁滩上的风也突然大了起来。

    “15分钟准备!发射区所有人员请撤离!”随着撤离指令的下达,发射区所有工作人员都转移到了安全地带。

    “1分钟准备!”所有在场观测人员都掏出了相机和手机,对准了火箭,屏住了呼吸,激动人心的一刻终于要来了。

    5:57,倒计时开始:“……10、9、8……”戈壁滩的上空,回响着指挥员王军倒计时的口令,“3、2、1、点火!”

    指令下达,突然,火箭下方白光一闪,光芒迅速向周围扩散。

    两秒后,火箭迅速上升,脱离了发射架,冲向云层。火箭下方的火焰也越来越大,越来越长,空气中响起一阵阵爆裂的声音,这是混合着火焰的气流声。就在火箭脱离发射架的瞬间,站在1500米外观测的记者,也立即感受到了一股扑面而来的气浪。

    火箭带着尾焰穿透了云层,云被烧出了一个大大的窟窿,原本白色的云朵,被熏得黄黄的,天空却突然亮了起来。原来,这是火箭的火焰照亮了太空。

    渐渐地,火箭缩小成了一个亮点,成了天上的一颗星星,慢慢向前移动。观测的人群中,终于传来一阵欢呼声,而远处的航天城内,也放起了庆祝的烟花。

    记者注意到,一家媒体正在做直播,几分钟直播后,一名男记者抹着眼泪,不好意思地解释道,自己太兴奋了。(唐奕)

    专家解析

    10分钟8个步骤

    “太空之吻”有多难?

    预计明天凌晨,神舟八号就将与天宫一号在太空来个“深情一吻”。看似简单的交会对接,每一步的过程可谓“步步惊心”。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研究员、交会对接大型地面试验系统原负责人陶建中告诉记者,天宫和神八在交会前都处于时速28000公里以上的高速运行状态,交会对接难度很大。

    据介绍,两个航天器在太空的交会和对接是两个不同过程。

    陶建中介绍,当“神舟八号”和“天宫一号”在同一时刻以同样的速度到达同一个地点顺利交会,两个飞行器的速度、位置、姿态、偏差等11个参数满足对接的初始条件后,飞行器就将停止控制,让它们根据惯性进行碰撞,整个对接过程一共需要大约十分钟时间。

    对接过程分为8个步骤:

    第一步是“相撞”。在惯性作用下,8吨重的“神舟八号”与8.6吨重的天宫一号以每秒0.2米左右的速度相撞,当神八上的主动对接机构碰撞上“天宫一号”上的被动对接机构,对接过程正式开始。

    第二步是“捕获”。当神八主动对接机构上的对接环,接到失衡传感器发出对接指令信号后,6根滚珠丝杆就会向外推出200多毫米,对接环上安装的3对捕获锁,撞到天宫一号被动对接机构相对应的卡板器,就被牢牢卡住。

    第三步是“缓冲”。神八对接环受到撞击后,将通过一套传动机构,联向对接机构上的摩擦自动器和电磁阻尼器,分别吸收纵向和横向的撞击能量,进行缓冲。碰撞、捕获、缓冲三步骤共需大约60秒。

    第四步是“校正”。当神八成功捕获天宫一号并实施缓冲后,神八对接环的6根滚珠丝杆继续往外推至300毫米,同时对两个航天器的姿态、位置和偏差等进行强行校准,校准时间约需80秒。

    第五步是“拉近”。校准后,神八对接环的6根滚珠丝杆缓缓收缩,将两个飞行器“拉近”,这一过程约需240秒。

    第六步是“拉紧”。神八和天宫一号的对接面上分别安装了6组共12把对接锁,每把对接锁的拉力达3吨。当两个飞行器被拉近后,两个对接面的12把对接锁一一相扣。

    第七步是“密封”。两个飞行器拉紧后,对接机构上的驱动电机将带动钢丝绳系统,将两个连接器面上的密封圈压缩,保持密封。

    第八步是“刚性连接”。通过对接锁使两个连接器贴合,实现“刚性连接”,将两个航天器组合成一体。拉紧、密封和刚性连接共需220秒。

    在太空将两个航天器对接起来形成一个“组合航天器”的对接技术,是人类载人航天活动的一项关键技术。对接机构在“上天”之前,已经在地面上进行1101次对接试验、647次分离试验。

    据陶建中介绍,“神舟八号”和“天宫一号”实现刚性连接后,将通过制动控制系统,接通两个航天器的电气液路通道,进行信息和能源并网。连接后的“组合航天器”由天宫一号控制,神舟八号处于停靠状态,但如果出现故障,神舟八号则可以立即进行“替补”。

    在联合飞行任务结束后,或在紧急状态下,实现两个飞行器的安全分离也至关重要。根据程序设计,对接锁可自动分离,一旦出现故障,也可手动分离,将两个对接机构掰开;此外,还可以采用火工品将对接机构炸开,实行强行分离。据新华社

    热点关注

    交会对接为何选在甘肃陕西上空

    据北京飞控中心总体室工程师陈翔介绍,甘肃、陕西两地测站分布比较密集,属于搭界弧段,可实现测控全可见。同时,甘陕两地处于天链01星和天链02星两颗中继卫星的覆盖地段,能保证神舟八号和天宫一号从相距140米的停泊点,到最终的靠拢锁紧阶段,整个过程都在我国观测范围内。

    陈翔说,测控全可见的意义在于,一旦出现紧急情况,能够及时进行测控,第一时间进行处理,从而保证各类操控的可靠性。

    由于轨道运行原因,第一次交会对接的整个过程正好处于夜间,即太阳光无法照射的阴影区,肉眼很难看到,只能通过专业手段进行观测。据介绍,预计第二次交会对接处于白天,其实现位置基本上也处于我国甘肃、陕西上空。据新华社

    创造中国火箭入轨精度最高纪录

    “我给它打100分!”长征二号F遥八火箭托举神舟八号飞船精确入轨后,载人航天工程火箭系统总指挥刘宇说,这枚火箭与发射天宫一号的长征二号FT1火箭一起,创造了中国火箭入轨精度的最高纪录。

    刘宇把这次发射的入轨精度形容为“命中10环”。“将飞行器送入最完美的轨道,就是火箭和我们火箭人的最高使命。”

    与此前发射7艘神舟飞船的火箭相比,用于中国首次空间交会对接任务的这两枚火箭经历了100多项技术改进,可以说是全新的火箭。发射神舟八号的长征二号F遥八火箭第一次采用先进的迭代制导技术,将入轨精度提升了一个量级。这是长征二号F型火箭的第9次发射,也是中国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第149次飞行。据新华社

    相关新闻

    250多颗泰兴荞麦种子遨游太空

    神八顺利上天,泰州市旱地作物研究所的工作人员分外喜悦。由他们推荐的250多颗泰兴荞麦种子这次也作为了一批特殊乘客跟随神八开始体验神秘的太空之旅。

    “可别小看这250多颗泰兴荞麦种子,它们是从12000多颗泰兴荞麦种子中海选出来的。”泰州市旱地作物研究所的所长谢建明告诉记者。今年3月份,这批种子就已经被工作人员小心翼翼地送到了中国航天育种中心,然后运至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现场,目前这批种子应该已经随着“神舟八号”遨游太空。等这些荞麦种子从太空回来后,它们还会获得由国家颁布的公证证书,证明其特殊身份。

    谢建明告诉记者,之前的候选种子包括“泰花四号”花生种子和泰兴荞麦种子。因神八空间有限,最后泰兴荞麦种子凭借体积小重量轻等优势夺取了太空体验权。

    记者了解到,泰兴荞麦种子是所有荞麦种子中的佼佼者,它生产周期短,品质优良,在泰州、扬州等地都被广泛种植。但它也有短处:产量相对较低,每亩田通常只产荞麦80公斤左右。“这次我们极力推荐泰兴荞麦种子体验太空之旅,就是希望借助太空神奇的环境,促使泰兴荞麦种子发生一些变化,在保证品质的同时提高泰兴荞麦种子的产量。”谢建明表示。

    泰兴荞麦种子并不是泰州市唯一体验过太空之旅的种子品种。早在2006年,泰兴“大佛指”银杏就被“实践八号”育种卫星带上太空,随后被带到基地进行种植观察,但由于银杏的生长周期需要7-8年,目前还不能确定变化究竟是好还是坏。“种子在太空中旅游后一般会在形状、口味、产量等方面发生变化。”谢建明告诉记者,比如太空南瓜种子种出的南瓜是葫芦状的,太空黄瓜可以长到8两。但这种变化也是不可预知的。(唐奕)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 返回顶部 ]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联系方式 | 广告服务 友情链接 | 申请链接 | 网站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