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P标识欢迎光临种业商务网 | | 手机版
商务中心
商务中心
发布信息
发布信息
排名推广
排名推广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简讯 » 正文

专家:湖南或为栽培水稻发源地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1-11-23  来源:新华网  作者:谢樱  浏览次数:128
 

  新华网常德11月23日电(记者 谢樱)日前,在“中美合作稻作农业起源研究项目”常德临澧杉龙岗遗址考古发掘现场,多粒距今约8000-9000年的碳化稻谷被发现,或将为解决农业起源问题提供重要证据。

  杉龙岗遗址位于湖南常德临澧县新安镇杉龙村,地处澧阳平原澧水与澹水之间,距临澧县城约37公里。

  为探讨澧阳平原从狩猎采集到稻作农业的经济形态转变发展过程,进而研究长江中下游地区稻作农业起源的相关问题,2011年11月1日,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北京大学、哈佛大学和波士顿大学联合对杉龙岗遗址进行考古发掘。考古发掘由新石器时代考古专家郭伟民研究员和哈佛大学教授奥弗·巴约瑟夫教授共同领队,组建了考古学、地质学、环境学、动植物学、年代学等多学科成员组成的发掘队伍。

  奥弗说:“农业起源问题一是要解决旱作农业的起源,二是要解决水稻的起源。西亚小麦的起源课题已基本得到解决,我决定将自己的余生用来解决水稻起源问题。”

  尽管发掘工作才刚开始,但已成果颇丰。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人员李意愿说:“目前探方里的发掘器物堆积非常丰富,包括陶器、石器和柱洞,还发现了很多动物骨骼和稻谷种子。可以推断,这在8000年前是一个生活场所,那时人们已经开始利用水稻。但这些水稻到底是野生还是人工栽培的,我们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据了解,在此之前,距杉龙岗遗址仅38公里的八十垱遗址也出现过稻谷,约40%有人工栽培痕迹。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副所长顾海滨说,他们将对杉龙岗遗址出土的稻谷进行微观分析,“如果它具备更多的人工栽培痕迹,就能够成为‘澧阳平原’是稻作起源的重要证据。”

  顾海滨介绍,要确定一个地方是稻作文化的起源地,不仅要在发掘区里年代延续的土壤层里都发现数量较多的人工栽培炭化水稻,当地气候也要适合栽种水稻,并且仍然有野生稻,还要有先人长期定居的遗迹,以及农业生产工具。

  “我相信世界稻作起源地就在这里,”奥弗·巴约瑟夫认为,“澧阳平原发现的碳化稻谷,要比长江中游一带早600年。如果我们能证实其为人工栽培稻,那么就是目前为止发现的最早的人工栽培稻。”

  据悉,此项“中美合作稻作农业起源研究项目”将分三年完成,涉及中国、美国、以色列等国的多家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研究人员,在田野考古作业中将采用世界先进的理论与方法以及最先进的科研设备。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 返回顶部 ]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联系方式 | 广告服务 友情链接 | 申请链接 | 网站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