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1日上午,工作人员开仓,取出“神舟八号”的搭载物品,其中包括赞皇红枣和核桃种子各100克。
“目前,搭乘‘神舟八号’遨游太空并已返回的赞皇红枣、核桃种子暂存在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近期择机运回赞皇,明年春天选址试种。”近日,赞皇县林业旅游局局长褚发朝告诉记者。
“太空育种即航天育种,也称空间诱变育种,是将作物种子或诱变材料搭乘返回式卫星或高空气球送到太空,利用太空特殊的环境,使种子产生变异,再返回地面培育作物新品种的育种新技术。”省粮油所油料作物育种专家李玉荣介绍。
太空走一遭,只是第一步
赞皇县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该县农民历来有种植大枣和核桃的传统。截至目前,赞皇县大枣种植面积达到45万亩,大枣收入占到赞皇农民人均年收入的三分之一以上。核桃树种植面积达到20万亩,核桃收入占全县农民人均年收入的18%。
为进一步促进赞皇大枣、核桃产业健康持续稳定发展,赞皇县决定利用“神舟八号”上天的契机,培育更好更优质的新品种。在与航天部门沟通的同时,赞皇县积极与林业专家联系,经过9个月的努力,最终确定最具特色的赞皇红枣和核桃种子各100克,搭载“神舟八号”遨游太空。
“太空诱变的变数很大,能使种子可能向好的方向发展,也可能向不好的方向变化。经过太空诱变的赞皇大枣、核桃种子是否会发生优良品种的变异,还要看今后几年的育种实践。”有关育种专家认为。
太空育种,太空捞针?
科学家认为,太空育种主要是通过强辐射、微重力和高真空等太空综合环境因素诱发植物种子的基因变异。但是究竟主要是哪些因素产生影响,以及如何产生影响,至今还没有定论。
“目前太空育种好像太空捞针,虽然成败未卜,但是‘有益突变’的概率也深深吸引着科研人员去不断尝试。”一些育种专家认为。
据河北省科技厅相关负责人介绍,2002年,国家科技部将农作物太空育种课题正式列入国家“863”计划,而种子从作为零星搭载的“乘客”,到2006年甚至有了自己的“专机”:一颗专门的太空育种卫星——— “实践八号”在当年9月9日发射成功,搭载了208公斤的生物材料,包括133种植物和微生物、模式动物以及一系列的试验装备。我省的科研人员则于本世纪初开始涉足太空育种,目前仍处于自发的起步阶段。
作为河北省较早涉足太空育种的专家,李玉荣介绍,她的太空育种研究始于2003年,她选择了冀芝1号、冀芝3号单株种子各500克通过第18颗返回式科学技术与试验卫星搭载上天;2004年,她和课题组的科研人员便开始对航天冀芝1号、航天冀芝3号种子进行再选育。经过多年的再选育,科研人员发现航天冀芝1号在保留原来优异特性的基础上,籽粒色泽和外观品质都有所改善,经过培育去年已审定为冀航芝1号新品种;航天冀芝3号则因抗性变化不大而夭折。
与李玉荣的航天芝麻育种研究相比,省农林科学院棉花研究所也通过第18颗返回式科学与技术试验卫星搭载种子,对冀228、冀2000、冀1286等5个棉花品种进行了航天处理,以求有益变异,进一步提高其抗病性、丰产性和纤维品质。上述品种的种子经航天搭载后,经过多年的培育实验,已经选育出10余个抗病性突出、抗逆性强、高产、优质的稳定品系。
此外,石家庄市农科院培育的小麦新品种、安国的中药材品种也曾进行过太空育种试验。
“太空育种是一种育种新技术,尽管在许多技术方面我们还没有掌握,其中太空育种的小麦品种还没有大的进展,但这一新技术仍吸引着众多的育种人去探索。相信在不远的将来,一定会有更多的航天品种问世。”省小麦育种专家郭进考认为。(河北日报记者赵红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