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P标识欢迎光临种业商务网 | | 手机版
商务中心
商务中心
发布信息
发布信息
排名推广
排名推广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要闻 » 正文

943.1公斤!宁波水稻亩产破纪录 与超级稻相当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1-12-14  来源:宁波日报  作者:记者孙吉晶 通讯员康庄严 陈少杰  浏览次数:119
 

  中国宁波网讯 昨日从省农业吉尼斯办公室传来喜讯:经省农业厅最终确认,我市鄞州区洞桥镇百梁桥村种粮大户许跃进种植的单季稻攻关田亩产量943.1公斤、百亩示范方平均亩产912.7公斤、连作晚稻攻关田亩产693.3公斤,摘得浙江省晚稻单产的三项桂冠,并首次突破亩产900公斤的超高产水平。这与袁隆平超级稻926.6公斤的亩产量旗鼓相当。而我市宁海越溪乡种粮大户应可省的百亩示范方平均亩产910.4公斤,居全省第二。据悉,自2008年全省开展农业吉尼斯高产攻关以来,我市晚稻单季产量已连续四年保持全省最高纪录。

  高产示范方种的都是“甬优”系列品种。这些品种由市农科院和市种子公司联合育成,目前已在省内外大面积推广。从近3年浙江农业吉尼斯粮食挑战赛的成绩来看,“甬优”系列品种亩产年年上新台阶。百亩示范方亩产2009年为738.1公斤,2010年提高到842.1公斤。攻关田亩产去年为858.5公斤,今年产量又增加近一成。

  “在温光资源不占优势的前提下,晚稻连创高产纪录,实属不易。”市农技推广总站站长、推广研究员张松柏说,“这归功于我市粮食‘双千’工程的实施。”

  “双千”工程指每年每亩田生产粮食1000公斤,取得经济效益1000元。2009年,我市在全省创造性地启动粮食功能区建设,建造沟、渠、路,进一步完善农田基础设施,特别是通过新建高质量的排水沟,减轻农田水害,以工程措施解决了农业技术的“瓶颈”问题,使农田质量得以大幅度提升。到今年底,第一轮80万亩粮食功能区建设任务顺利完成,第二轮粮食生产功能区标准化建设也将全面启动。

  同时,针对粮食生产中的疑难问题,我市建立了“首席专家+科研团队+基地+大户”的科技攻关团队,近三年来每年投入200万元,分16个子课题进行科技攻关,取得了多项阶段性重要成果,解决了影响粮食高产、稳产和生产效率的关键技术。此外,通过对市级重点种粮大户轮流培训,形成了一支懂技术、会管理、善经营的新型农民队伍,一些“专家型”大户种植的晚稻普遍夺得高产,且远远高于普通农户。

  据市农技推广总站统计,今年我市达到“双千”的面积为7.77万亩,比去年的1.38万亩增长5.6倍。

  短评

  晚稻单季产量连续四年保持全省最高纪录,今年更是首次突破900公斤,与“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的超级稻亩产量不相上下,这是我市农业生产一项了不起的成就,也能直接让农户受益,可喜可贺!

  宁波是个人多地少、资源短缺的地方,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资源短缺的矛盾更加突出。要满足日益增长的生产生活需要,除了必要的外部引进外,包括农业在内的各项生产还必须不断提高“亩产”,走优质高效之路。我市农民摘得全省晚稻单产的三项桂冠,既得益于我市多年来对高效现代农业的大力投入,更得益于农业科技进步和田间管理水平以及农民素质的全面提升。

  这也启示我们,不管农业,还是工业、服务业,在生产“面积”既定的前提下,只有不断优化生产方式,并紧密依靠科技创新和从业者素质的提高,才能让“亩产”步步高升。

  7000多年前,我们的先民就在河姆渡开始了大规模的稻作生产,对世界水稻栽培和粮食生产作出了重大贡献。今日我市水稻的超高产,相信也将造福更多的人。

  宁波日报记者孙吉晶 通讯员康庄严 陈少杰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 返回顶部 ]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联系方式 | 广告服务 友情链接 | 申请链接 | 网站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