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P标识欢迎光临种业商务网 | | 手机版
商务中心
商务中心
发布信息
发布信息
排名推广
排名推广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要闻 » 正文

国外加快种业渗透步伐 本土种业“边打边退”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2-01-05  来源:经济参考网  作者:记者 王晓明  浏览次数:508
 

  吉林省种业发展成效显著 基础良好应立足自主“突围”

  吉林是我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大省,建国60多年来随着优良品种的不断成功培育和推广应用,粮食单产不断实现新的突破,总产连续跃上100亿公斤、200亿公斤台阶,今年有望突破300亿公斤历史新高,粮食人均占有量、商品率、调出量和玉米出口量连续多年位居全国前列。

  多年来农作物种业不断发展,首先表现在品种选育水平的不断提升。王守臣介绍说,上世纪60年代选育出玉米双交种,70年代选育出玉米单交种,80年代选育出大批高产玉米品种,90年代玉米优质专用品种更新步伐加快,跨入新世纪耐密高产型玉米品种占据了主导地位,具有国内外领先水平的杂交大豆和超级水稻品种相继问世,超级稻得到大面积推广。品种更新年限由过去的8-10年缩短为3-5年,主要农作物品种普遍更新了6-7次,良种对粮食增产的贡献率达到43%。

  “多年来,种业的供种保障能力稳步提高。”王守臣说,建设了一批有较强生产加工能力的种子生产基地,年生产加工能力超过1亿公斤,主要农作物商品种子供应率由上世纪80年代的40%提高到现在的90%,玉米商品种子供应率达到100%,全部实现精选、包装和标牌销售。建立了省级种子储备制度,提高了农业防灾减灾能力。

  吉林省农业委员会副主任于文波介绍说,多年来吉林省种子企业也得到加快发展。种子体制改革稳步推进,1995年实现种子管理与经营“两分开”,2007年实现政企“两脱钩”。目前,种子企业发展明显加快,注册资本500万元以上的达到130多个,3000万元以上的12个,进入全国百强的3个,进入全国50强、被评为全国骨干企业的2个,种子企业资产总值达到21亿元,年销售额达到20多亿元。

  “种业监管体系逐步健全,对粮食生产基础支撑作用持续增强。”于文波说,吉林省建立了省市县三级种子管理机构,初步形成了种子质量监控网络。玉米品种由农家自留种到大面积推广耐密高产型品种,单产提高了3倍以上;水稻品种由自留种到超级水稻选育成功并大面积推广,单产提高了2倍以上。

  专家认为,吉林省多年来种业发展具有良好的基础,在当前国外品种“合围”态势下,应该加大对吉林省种业发展的相关扶持,越是国外品种布局明显的地区,越是应该立足自主突围。吉林省一些玉米制种企业负责人认为,目前全国所有玉米制种企业加起来都抵不上一个先锋公司,更别说别的外国企业再进入中国参与竞争了。在我国的玉米制种企业中,多数企业的产品都与国外的品种分不开的,如果国外企业强调玉米品种的基因保护的话,几乎所有的玉米制种企业都要受到影响。当前国外制种企业不断提高种子价格,意在打击国内玉米制种企业,如果国家不采取措施的话,国内玉米制种业将面临灭顶之灾。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 返回顶部 ]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联系方式 | 广告服务 友情链接 | 申请链接 | 网站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