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P标识欢迎光临种业商务网 | | 手机版
商务中心
商务中心
发布信息
发布信息
排名推广
排名推广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简讯 » 正文

陈嗣建:连山“袁隆平” 育种二十年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2-01-11  来源:南方日报  作者:黄津  浏览次数:475
 

    身材健壮,皮肤黝黑,长期在田头地间从事科研工作的陈嗣建看起来是个不折不扣的农民。这位出生于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普通农民家庭的汉子,近20年潜心研究水稻选种育种,在广东、广西、湖南、江西、湖北等地推广种植优质水稻600多万亩,实现了增产2.5亿公斤。

    因此,陈嗣建也被当地人称为连山的“袁隆平”。去年底在北京召开的全国粮食生产奖励大会上,广东有9人获得表彰奖励,其中陈嗣建获授“全国粮食生产突出贡献奖”称号,成为清远第一人。

    放弃机关工作 走进田头地间

    1966年,他出生于连山上草村,自幼熟悉农事生产,深谙水稻生产对农民的重要性。1982年分田到户后,1983年因管理不善,全村水稻大面积出现稻瘟病,不少村民因稻谷绝收而无米下锅。

    “水稻生产是农民生活的根。”陈嗣建说。从那时起他就立志要学习农业科学技术,1985年在中央农业专业学校广东分校就读,毕业后分配到乡镇政府工作。

    为了使自已所学的知识能够派上用场,他放弃了进机关坐办公室的机会,主动要求调到乡镇农技站,1993年又调到县农业科学研究所(示范农场)从事杂交水稻选种育种工作,一干就是近20年,为农业技术推广和农民增收挥洒着青春与汗水。

    当时,连山的水稻亩产大多在400公斤左右,而且容易发生稻瘟病。为了增加水稻产量,1993年陈嗣建开始研究水稻选种育种工作。

    从那时起,不论刮风下雨,还是烈日当空,他每天清晨准时来到田里,观察、研究水稻高产群体的生理形态、特征和动态,记录了大量科研数据。从水稻浸种、整理秧地、播种、插秧、田间管理,到收割,他一直泡在田里,掌握了翔实的第一手资料。

    经过一年努力,1994年他所主持的“汕优8433”杂交水稻通过省农业厅审定,达到了每亩增产150斤的目标,该品种推广种植20多万亩,大幅提高了连山水稻的产量。

    从失败到成功 增产2.5亿公斤

    水稻选种育种工作科学性强,技术活严谨,任何小小的疏忽都可能导致失败。1998年,陈嗣建遭遇了科研工作生涯里的“滑铁卢”。

    1996年起,他开始了“博A”水稻品种的繁种工作,一直比较顺利。就在距离成功不远的骨节点,1998年8月因为台风突袭,吹倒了“博A”水稻品种的母本和副本,直接导致了授粉差异,结果繁种纯度仅仅97%,达不到99%的要求。

    两个百分点之差,让陈嗣建和农科所两年的心血完全白费,还造成经济损失数十万元。此时他的人生和事业仿佛也由此跌到低谷。面对失败,陈嗣建坦诚面对,总结经验,在科研工作中重新出发。

    为提高选种育种成功率,他引进日本、菲律宾等地的育种材料,丰富了种源;为改良授粉方法,他与科研人员在省农科所学习套袋技术;陈嗣建还参加华南农业大学自学考试,取得了毕业证书,充实了理论知识。

    在这枯燥的水稻杂交育种工作中,他耐得清贫寂寞坚守了下来。授粉是育种的关键点。开花时节,每天早上8点陈嗣建就来到田间守着稻穗,花一开立马剪开细小的颖壳,在两分钟的散粉时间里,剪好副本插到母本旁进行套袋,然后再进行粒对粒的人工授粉。

    一套程序下来要4个多小时,然后就是一次次的重复。如此这般要历经3到4年6至8造的育种,待水稻株系产量稳定,这才宣告成功。

    功夫不负有心人,2001年,他所主持选育的优质杂交水稻新品种“粤优8号”通过了省农业厅审定,该品种具有“优质、高产、高抗”等特点,高产达600公斤,如今在全省推广种植500多万亩;随后“天丰优628”、“天优363”等品种相继育种成功,在清远、肇庆等地很快得到推广,并且辐射到广西、湖南、江西、湖北等地,推广种植50多万亩。仅按每亩增产50公斤计算,陈嗣建实现了为粮食增产2.5亿公斤的创举。

    在陈嗣建的科研成果带动下,连山水稻亩产突破了706公斤,全县粮食作物高产创建面积达10万亩以上,为当地粮食连年增产作出了巨大贡献。

    由于科研技术深厚,业务水平高,2004年陈嗣建任连山县农业科学研究所(示范农场)党支部书记、所长、场长,2009年12月被省农业厅聘为广东省现代农业技术体系水稻创新团队综合示范与培训站站长,2010年1月被评为高级农艺师。

    发挥科研优势 带动农民增收

    连山沙田柚种植历史悠久,是当地农民增收的一个主要途径之一。为改善品种和加强病虫防控,陈嗣建开展对沙田柚黄龙病的防控研究,现在一套比较有效的沙田柚黄龙病防控技术在全县推广应用,并探索出一套沙田柚优质丰产生产技术。他还通过引进板栗、浙江东魁杨梅、砂糖桔、枇杷、夏橙等大批优质水果品种在连山推广种植,丰富了当地农民增收途径。

    通过农科所的科技力量,陈嗣建还承担了大肉姜、有机稻等省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任务,使其产量和质量有了明显的提高,大批农户受惠。

    如有机稻示范区自2007年启动后,短短几年便从几千亩发展至3万亩,每亩为种植户带来400元的增收,如今连山有机稻取得香港有机认证中心和中绿华夏有机食品认证中心认证,已成为我省重要的有机米生产基地,每年带动2000农户增收1200多万元。而大肉姜实行标准化示范区种植后,亩产从1400公斤提高至1816公斤,亩产增收800元,共计实现增收1600万元。

    如今,连山县农业科学研究所(示范农场)的繁制种基地不断扩大,带动农户越来越多,年制种面积发展到2000亩以上,制种农户600多户,生产优质杂交稻种子近100万斤,帮助制种农户增收200多万元。10多年来,该所累计组织生产杂交稻种1000多万公斤,良种推广面积1000多万亩,为粮食安全、农民增收作出了贡献。

    ●文图 南方日报记者/黄津 特约通讯员/李先觉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 返回顶部 ]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联系方式 | 广告服务 友情链接 | 申请链接 | 网站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