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正式出台,文件题为《关于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持续增强农产品(000061)供给保障能力的若干意见》。文件聚焦农业科技,提出持续加大财政用于“三农”的支出,改善农业科技创新条件,着力抓好种业科技创新,加快农业机械化。业内人士认为,一号文件的出台将推动种业、农机等行业大发展。
农业科技成为龙年关键词
农业科技已成为近期农业发展领域的关键词。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办公室主任陈锡文在多个场合强调,目前依靠增加物化投入推动粮食增产难度很大,必须立足于现有农业资源,加快农业科技体制改革和农业科技自主创新的步伐,提高科技进步对农业生产的贡献率。而就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召开的前一天,2011年12月26日农业部发布了《农业科技发展“十二五”规划》,其意义重大而深远。
一号文件提出,实现农业持续稳定发展、长期确保农产品有效供给,根本出路在科技。农业科技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础支撑,是突破资源环境约束的必然选择,是加快现代农业建设的决定力量,具有显著的公共性、基础性、社会性。
我国农业发展急需科技支撑。近几年,随着耕地和水资源约束日益增强,以及粮食等主要农产品消费需求刚性增长,农业发展的任务十分繁重。从中长期来说,国家将面临可用耕地减少、劳动力转移、劳动力价格居高不下、农业生产步入高成本时代等难题,农业加快科技化建设就变得极为重要。
有专家认为,农业科技创新目标在于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目的在于增产增效并重,良种良法配套,农机农艺结合;指导方向在于促进农业技术集成化,劳动过程机械化和生产经营信息化,构建适应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要求的技术体系。科技创新的突破点在于面向前沿技术,更重要的是面向产业需求,通过推动产学研相结合,让科研人员“把论文写在大地上,把成果送到农户家”,来解决科技与生产相脱节的问题。
在资源约束下,发展农业科技出路在于提高单产,可以预见种子和农机相关行业将最受益。以玉米为例,目前美国一亩地种植6000株玉米,而我国最好的地方一亩地才种植4200株,平均水平为3600株,仅为美国平均水平的60%。这么大的差距只能靠良种培育和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来解决,这样才能有效做到农机与农艺结合,品种与技术结合。发展以育种和农机为中心的农业科技势在必行。
种业科技创新或成突破点
我国种业市场容量巨大。中国加入WTO以后,种业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市场容量迅速扩张,种业产值由2000年的250亿元增加到2008年的550亿元。随着种业市场化、产业化进程的推进,预计未来市场容量有望达到1000亿元。
刚刚过去的2011年开启了种业发展新纪元。国务院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的意见》,确立了农作物种业是国家战略性、基础性核心产业的重要地位,指明了现代农作物种业的发展方向,提出了构建以企业为主体,“育繁推一体化”的种业发展思路。我国种业发展迎来了前所未有的重大机遇。
近期一系列政策措施都在给种业发展加油鼓劲。财政部同意设立现代种业发展基金;国家税务总局对免征“育繁推一体化”企业所得税作出细化规定;国家开发银行要求各分行加大对种业发展的融资支持;农业发展银行将对“育繁推一体化”企业的种子收购贷款给予基准利率优惠。
《农业科技“十二五”规划》将“具有重大应用价值和自主知识产权的品种培育取得重大突破,农作物种业核心竞争力明显提高”作为首要发展目标,将“动植物新品种培育”作为重大关键技术攻关,鼓励规模大、实力强、成长性好的“育繁推一体化”种子企业做大做强。
有券商研究员认为,良种补贴和粮食收购价格提高刺激了良种需求增加。一方面,国家大幅度提高了农民直接补贴和良种补贴。国家从2003年开始推行良种补贴,当年补贴金额3亿元,至2011年已增长至220亿元,降低了农民的用种成本;另一方面,粮食收购价格提高,特别是收购企业指定收购良种品种(较正常收购价再高10%-20%),更提高了农民种植良种的积极性。农民主要种植推广的少数推荐良种,优势公司的种子供不应求,良种的价格继续攀升。
我们认为,着力抓好种业科技创新,关键在于加快培育一批突破性新品种,培养一批具备国际竞争优势的大型龙头企业。种业科技的创新之处在于支持“育繁推一体化”种子企业,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商业化育种新机制。即以需求为导向、以某一品种为单元、以产业链为主线、让企业成为从研发投入到研发成果应用的承载主体。在此背景下,具备育种研发、科研院所合作和营销优势的“育繁推一体化”龙头企业最受益。
一号文件将农业科技落脚于企业为主体、优化种子企业布局、提高市场准入门槛,出台“育繁推一体化”龙头企业优惠政策等。业内人士认为,在“扶优扶强”的目标下,国内有可能受益的相关上市公司有:隆平高科(000998)、登海种业(002041)、丰乐种业(000713)、荃银高科(300087)、敦煌种业(600354)、大北农(002385)、万向德农(600371)、神农大丰(300189)。
农业生产迎来机械化时代
一号文件还提出,加快农业机械化就要不断拓展农机作业领域,提高农机服务水平。也就是说,不论从农机的使用数量上,还是从农机的技术水平上,都要有一个明显提高。
已公布的农机“十二五”规划提出,到2015年,农机总动力达到10亿千瓦,主要农机装备数量稳步增长,装备结构更加合理,区域发展更加协调。粮棉油糖等大宗农作物机械化水平明显提高,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60%以上(“十一五”末期为52%),水稻机插和玉米、棉花油菜、甘蔗机收技术攻关取得突破;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畜牧水产养殖关键环节机械化水平显著提高。
据统计,“十一五”期间,中国农机行业营业收入由1129.8亿元增加到2655.6亿元,增长1.35倍,年均复合增长18.6%;营业利润由47.1亿元增加到184.6亿元,增长近3倍,年均复合增长31.4%。与此同时,农业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首次超过50%,达到52.3%,这意味着机械化生产方式开始在农业生产中占主导地位,我国农业生产方式开始迎来农业机械化时代。
此外,一号文件重点强调要提升农业技术推广能力,强化农机推广服务,解决农机推广“最后一公里”问题,提高农业科技含量。大力培育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供销合作社、涉农企业、农业专业服务组织等。业内人士认为,在A股市场上,农机推广方面主要涉农企业有农资综合服务商辉隆股份(002556)以及农机连锁龙头企业吉峰农机(300022),这类公司发展前景将更加光明。
2004年以来中央一号文件
日期 文件名称 主要内容摘要
2004年 《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 一、集中力量支持粮食主产区发展粮食产业,促进种粮农民增加收入;二、继续推进农业结构调整,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三、发展农村二、三产业,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四、改善农民进城就业环境,增加外出务工收入;五、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搞活农产品流通;六、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为农民增收创造条件等。
2005年 《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工作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若干政策的意见》 一、稳定、完善和强化扶持农业发展的政策,进一步调动农民的积极性;二、坚决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切实提高耕地质量;三、加强农田水利和生态建设,提高农业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四、加快农业科技创新,提高农业科技含量;五、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业发展环境等。
2006年 《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 一、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二、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强化社会新农村建设的产业支撑;三、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夯实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经济基础;四、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物质条件;五、加快发展农村社会事业,培养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型农民等。
2007年 《关于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 一、加大对三农的投入力度,建立促进现代农业建设的投入保障机制;二、加快农业基础建设,提高现代农业的设施装备水平;三、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强化建设现代农业的科技支撑;四、开发农业多种功能,健全发展现代农业的产业体系;五、健全农村市场体系,发展适应现代农业要求的物流产业等。
2008年 《关于切实加强农村基础建设进一步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的若干意见》 一、加快构建强化农业基础的长效机制;二、切实保障主要农产品基本供给;三、突出抓好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四、着力强化农业科技和服务体系基本支撑;五、逐步提高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水平等。
2009年 《关于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若干意见》 一、加大对农业的支持保护力度;二、稳定发展农业生产;三、强化现代农业物质支撑和服务体系;四、稳定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五、推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
2010年 《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 一、健全强农惠农政策体系,推动资源要素向农村配置;二、提高现代农业装备水平,促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三、加快改善农村民生,缩小城乡公共事业发展差距;四、协调推进城乡改革,增强农业农村发展活力;五、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
2011年 《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 一、新形势下水利的战略地位;二、水利改革发展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和基本原则;三、突出加强农田水利等薄弱环节建设;四、全面加快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五、建立水利投入稳定增长机制;六、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