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年,如候鸟一般,往返于海南、河南两地;20载,孕育一粒种子,从半百到古稀。河南浚县农科所所长程相文带领他的育种团队所研制的玉米单交种浚单20,喜获2011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
程相文所在的河南浚县地处黄淮海流域,这是我国唯一的夏玉米集中产区,常年种植面积在1.5亿亩以上,占全国玉米种植面积的35%。但是,由于夏玉米的生长期一般在6到10月,这段时间该区雨水集中,湿度大,光照少,衍生的病虫害发生频繁,玉米收成并不好。可程相文团队培育的浚单20,大面积制种平均亩产却高达1000斤左右,15亩攻关田亩产更是突破1吨。
“玉米要高产,首先就要控制它的生长周期,要让它在最适合的气候条件下生长,如果早了会导致低产,晚了则难以成熟。”程相文说。黄淮海地区最适宜玉米生长的时间大概有115天,而浚单20的生长周期刚好稳定在110天左右。此外,由于黄淮海地区的气候、土壤等特性,玉米要取得高产,还必须能够耐干旱、耐低温寡照且抗倒性、抗病性好。
浚单20满足这一切,历经了20年。1991年,程相文带领十余位科技人员,展开了浚单20的研发工作。
没有固定的育种基地,从亲本性状提纯、组配到育种,都只能在向村民短租的零零散散、还常有变动的玉米地里完成。没有围墙,晚上水牛会经常跑进来吃玉米,只能轮流守夜;没有灌溉系统,就自己挑水浇地;没有住处,便租住在村民家里,借着两盏煤油灯,几张草席,几顶蚊帐完成一次又一次的育种试验……
为了缩短育种时间,程相文团队一年当三年用。三亚地处热带,全年高温,程相文一年就在三亚育两次种,夏季再到河南浚县育一次种。玉米地里经常是三十几度的气温,育种期间,程相文每天至少在地里工作6小时,这样的强度,就连当地的很多农民都受不了。
选育作物新品种,不光是对科研实力和能力的综合考验,更是对一个人体力耐力的严酷考验。面对重重困难和巨大风险,程相文带领自己的科研团队选择迎难而上。他们硬是从近6000份杂交组合中逐一播种、套袋、观察、记录。
2004年浚单20被农业部确定为全国玉米主导品种,近5年累计推广1.37亿亩,获经济效益109.69亿元,成为黄淮海夏玉米区种植面积第一、全国种植面积第二的大品种。
“种子没有一劳永逸的,必须不断推出新品种,才能保证高产”。如今,已是76岁高龄的程相文仍一如既往地往返在海南、河南间。
“在我有生之年,希望能带领我们的科研团队,选育出更好的品种,不辜负大家对我们的期望!”程相文坚定地说。(赵颖璆 蒋建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