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P标识欢迎光临种业商务网 | | 手机版
商务中心
商务中心
发布信息
发布信息
排名推广
排名推广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简讯 » 正文

粮食法(草案)规范主粮转基因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2-03-07  来源:法治周末  浏览次数:322
 

  转基因作物种植在中国是一个极具争议性的话题。国务院法制办近日公布的《粮食法(征求意见稿)》对此仅用了60个字来规定。这60个字到底传递着什么样的信号?

  法治周末记者 孟伟阳 法治周末实习生 刘紫瑞

  2月21日,国务院法制办公布《粮食法(征求意见稿)》全文,向社会各界公开征求意见。

  在该意见稿中,首次对转基因粮食作了规定,提出“转基因粮食种子的科研试验生产销售进出口应当符合国家有关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在主要粮食品种上应用转基因技术”。

  这短短60个字的规定,成为了各大媒体聚焦解读的关键点。

  部分专家学者认为,这是中国首次在立法中明确将对转基因进行管理,表明相关政府部门倾听和尊重了公众的声音与诉求,是对公众利益和健康负责任的举动。“国家对转基因抱较为审慎的态度。”

  但另一部分专家学者却认为,此规定根本不是对转基因的限制,而是有意地对这一敏感点进行了简单处理。结合今年中央1号文件的有关规定,中国对转基因技术及应用的研究仍是不可逆转的趋势。

  转基因研究势在必行?

  尽管利用转基因仍有潜在的风险,但无论如何都不能停止对转基因技术及应用的研究,因为国际竞争激烈,不做研究就会受制于人

  转基因作物种植在中国是一个极具争议性的话题。

  2009年8月,农业部批准发放了两种转基因水稻和一种转基因玉米的生产应用安全证书。这曾被舆论视作是转基因粮食商业化生产的前兆,一度引发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担忧。

  目前,我国虽然尚未对小麦批准转基因安全证书,但转基因小麦环境安全评价与检测技术中心已经批准建设,资金来源为中央财政资金,农业部也于2011年开始了部分工程的招标工作。

  如此看来,转基因小麦获批生产应用安全证书,似乎只是时间问题。

  在转基因作物商业化种植的路途上,安全证书的获批被誉为最难突破的一项。一旦安全证书获批,就可能打开转基因作物商业化种植的“闸门”。

  虽然根据我国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条例种子法及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办法等规定,转基因农作物获得安全证书后,还要进行区域试验生产试验和品种审定,在获得种子生产许可证和经营许可证后,方可进入商业化生产。

  但据《中国新闻周刊》报道,2005年前后,一种可以不用打药又高产的转基因稻种在湖北江夏孝感咸宁等地区出现。

  我国目前的粮食结构中,有70%左右的大豆依赖进口,我国种植的蔬菜虽然并不需要进口,但蔬菜种子90%以上是由外资企业提供,这些种子也往往是转基因的。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宏观室副主任李国祥向法治周末记者介绍。

  迄今,我国已有棉花牵牛花西红柿甜椒白杨木瓜五个物种取得了生产应用安全证书并已进行商业化生产。但并没有推广转基因水稻和转基因玉米的商业化种植。

  2月21日,国务院法制办公布《粮食法(征求意见稿)》全文,其中提出,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在主要粮食品种上应用转基因技术。

  国家小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尹钧表示,不得擅自在主要粮食品种上应用转基因技术,这本身就是一个国际惯例。我国从法律的高度来规范转基因技术在主要粮食品种上的应用,体现了国家对转基因仍抱有较为审慎的态度。

  “国家不得不考虑国内对于转基因的争议,转基因对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的影响是未知的,我们不知道其安全性到底如何。”李国祥说。

  “粮食法要规范转基因技术在主要粮食品种上的应用,种子工作是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李国祥认为国家应出台产业政策,既要扶植国内种子企业,又要规范种子市场,加大监管力度,同时对于制售非法转基因种子的行为要依法严厉打击。

  不过,在另一些业内专家看来,征求意见稿的主体和重点根本不是对于转基因的限制,而是有意地对这一敏感点进行了简单处理。

  对于转基因技术的应用,专家学者中历来有支持者,也有反对者。但双方都没有充分的证据来说服或压倒对方。

  以抗虫转基因水稻的食用安全性试验为例。为增强水稻的抗虫特性,研究人员把一种土壤细菌“苏云金芽孢杆菌”的一段基因转入水稻种子中,使粮食作物在生长过程中产生一种Bt蛋白,虫子吃了这种蛋白以后,肠道就会溃烂,从而替代杀虫剂起到杀虫作用。

  但这种蛋白也就存在于转基因大米中,人吃了会安全吗?

  农业部转基因生物食用安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首席科学家黄昆仑和北京大学医学部的王月丹教授,分别用小白鼠做了灌胃试验和注射试验,但两人得出了相反的结论。

  黄昆仑试验的结论是,Bt蛋白是不会对人产生急性毒性的。而王月丹的结论是Bt蛋白对哺乳动物实际上是有影响的,因为在注射实验过程中,小鼠的免疫系统发生改变,如脾脏萎缩,白细胞的数量改变。

  “尽管利用转基因仍有潜在的风险,但无论如何都不能停止对转基因技术及应用的研究,因为国际竞争激烈,不做研究就会受制于人。”中国农业大学植物遗传育种学系教授刘志勇告诉法治周末记者。

  转基因的前世今生

  转基因并不是创造一个新的物种,与传统的杂交一样,都是要通过改变遗传物质,达到改良品种的目的,但方法不同

  转基因作物外观上看和传统作物没有区别,事实上却截然不同。要想了解转基因作物是如何产生的,首先得了解基因工程是怎么回事。

  动物和植物的各个部分都是由细胞组成,每个细胞中都有一个细胞核,细胞核内的长丝状物体被称为染色体,每条染色体由脱氧核糖核酸(DNA)组成。

  DNA中含有基因,基因中含有控制生产特别物质的信息,通常生产蛋白质。基因是记录和传递遗传信息的基本单位,能决定生物体成型,例如它能决定花朵的颜色婴儿的眼睛或头发的颜色等。

  转基因是把一种生物的基因片段分离出来,合成可以植入植物体内的新的基因构建,然后利用载有基因构建的细菌或者“基因枪”,把成千上万的基因构建植入植物的细胞核内,从而繁衍出具有特殊生物特性的转基因植物。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两种方法都能且必将破坏细胞内的DNA,同时也无法确定基因构建在基因长链中的具体位置,因而基因改造带来的结果,是无法完全控制的。

  “转基因并不是创造一个新的物种,与传统的杂交一样,都是要通过改变遗传物质,达到改良品种的目的,但方法不同。杂交一般都是同种作物之间的杂交,基本没有安全性风险,转基因的安全性风险更大。”尹钧告诉法治周末记者。

  目前,转基因农作物中应用最广泛的种类是转Ht基因和转Bt基因,转Ht基因使作物具有抗除草剂特性,转Bt基因使作物具有抗虫特性。

  具有抗除草剂特性的转Ht基因作物,是把另一种土壤细菌“根癌农杆菌”的一种合成酶的基因,转到粮食作物里面,替代原有的能被草甘膦抑制的蛋白质合成酶,从而使这种作物对草甘膦除草剂产生抗性。

  草甘膦是一种广谱除草剂。施用草甘膦可以使田间寸草不生,但同样会杀死传统农作物。

  据国际农业生物技术应用服务组织(ISAAA)的转基因作物年度报告,2011年全球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为1.6亿公顷,目前共有29个国家正在种植。转基因技术成为近代农业史上普及最快的作物技术。

  这让转基因技术听起来非常美好,可事实似乎并非如此。

  美国是最早推行转基因作物商业化种植的国家。但据美国广播公司新闻报道,在阿肯色州的100万英亩的大豆和棉花田中,正大量滋生一种超级杂草。这种草可长至7到8英尺高,不仅耐高温和干旱,还具有能够同农作物争夺养分的发达根系。

  这种超级杂草的出现,是因为抗除草剂转基因作物的种植使得该基因漂移到普通杂草身上,导致普通杂草同样具有了抗除草剂的特性。即使喷洒再多的草甘膦除草剂,仍是徒劳。联合收割机和手工工具,也对这些杂草无能为力。

  这只是转基因作物对生态环境造成负面影响的一个缩影。

  同时,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和转基因作物的生态安全性双双面临挑战,挑战来自各国科学家十几年来公开的研究成果。

  早在1998年,英国罗威特研究所的普兹泰教授,就提出人体免疫系统确实把转基因土豆当做异物排斥。2007年,法国科学家证实美国孟山都公司出产的一种转基因玉米,对人体肝脏和肾脏具有毒性。

  2007年10月和11月,美国纽约时报等媒体报道,科学家经过长期周密跟踪观察,发现两种转基因玉米种植威胁到蝴蝶生存,对生态环境安全的威胁程度已经超出可接受水平。

  类似研究还有很多,如俄罗斯意大利奥地利等国的科研人员都从不同角度,通过研究来诠释转基因可能带来的种种安全性风险。

  最近(2012年1月12日),被誉为美国精英刊物的《大西洋月刊》也刊文指出,“转基因食品有非常真实的危险”,改写教科书关于转基因生物知识的时刻或已经来临。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 返回顶部 ]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联系方式 | 广告服务 友情链接 | 申请链接 | 网站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