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P标识欢迎光临种业商务网 | | 手机版
商务中心
商务中心
发布信息
发布信息
排名推广
排名推广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要闻 » 正文

黄大昉委员:将转基因玉米作为产业化突破口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2-03-13  浏览次数:250
 

     中国经济网北京3月13日讯(记者王城 专栏微博 实习生景霜)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研究员黄大昉委员两会期间参加小组讨论时表示,玉米已成为我国粮食作物生产中的突出矛盾,建议“十二五”期间将转基因玉米作为产业化突破口,以此进一步推进种业创新,加快农业发展方式的转变,确保我国未来粮食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

     黄大昉表示,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根本在于科技创新。要加强科技创新,不仅要积极开发有利于增产增收的传统的、实用的农业技术,更要从战略角度考虑,加快发展既能解决现实生产问题,又能促进今后农业发展方式转变的生物技术,努力实现生物技术与传统技术的紧密结合,这样才能确保我国未来粮食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
    
     “玉米已成为我国粮食作物生产中的突出矛盾。”黄大昉指出,“近年我国玉米生产逐步增长,种植面积已超过其他作物位居第一。然而,由于养殖业的快速发展,饲料用玉米需求急剧增长,国内维持多年的玉米供需平衡已被打破,自2010年起不得不进口转基因玉米以补不足。预计国内玉米生产水平短期内难以大幅度提升,今后供需缺口还会进一步扩大,玉米生产和贸易将会遇到更为严峻的挑战。”

     黄大昉表示,从全球范围看,转基因玉米新品种培育不仅是玉米增产的重要手段,而且是种子产业的重要支柱和前沿技术竞争的制高点。跨国公司一直企图倚仗技术与经济优势挤占和控制国际农作物和种业市场,近年除了竭力向我国输出加工用转基因玉米外,还推出20多个转基因玉米新品种在我国申请田间种植试验。“加快转基因玉米自主开发并早日实现产业化,已成为我国应对国际竞争、扭转玉米育种被动局面、做大做强玉米种业、保障粮食安全的紧迫任务。”

     对于我国目前在玉米转基因技术方面的发展情况,黄大昉透露,“我国转基因玉米新品种培育已取得重大突破。其中,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技术领先于国外的植酸酶玉米已成为标志性成果之一。这一产品因可降低环境中磷污染40%和提高饲料养分利用率30%而受到国内外广泛关注和好评。此外,国内还分别自主开发了高抗玉米螟的和高抗除草剂的转基因玉米,能更有效的发挥保障玉米增产、降低农药污染、保护生态环境、改进耕作方式等综合效益。”他还特别指出,农业部依据相关法规对上述产品进行了科学、严格的安全性评价,现已分别颁发了生产应用安全证书或允许进行生产试验,基因安全完全能够得到保障。

     黄大昉认为,“影响我国转基因玉米产业化技术层面上的主要问题已基本解决,目前制约发展的瓶颈在于现行转基因作物品种审定与安全评价之间缺乏同步配合与协调。”因此,他建议,农业部尽快制定简化品种审定程序的具体办法。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 返回顶部 ]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联系方式 | 广告服务 友情链接 | 申请链接 | 网站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