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向婧)记者近日从市种子管理与植保植检总站了解到,今年我市将实施科技创新、供种保障、企业培育、种业监管“四大工程”,努力构建以产业为主导、企业为主体、基地为依托、产学研相结合、“育繁推一体化”的现代农作物种业体系,全面提升我市农作物种业发展水平。
近年来,我市培育推广了Q优、渝优等优质杂交稻、双低油菜、特用玉米、鲜食加工兼用型晚熟柑橘、蔬菜新品种等优良品种,良种科技贡献率达45%,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到95%以上。杂交水稻、蔬菜种子,还出口越南、老挝、坦桑尼亚等东南亚和非洲国家。
“不过,与国内发达省市相比,我市农作物种业尚处于发展初级阶段,特别是科技创新、供种保障、企业竞争力和种业监管四个方面能力不强。”市种子管理与植保植检总站副站长戴亨林说。
来自市农业部门的一份调研报告显示:我市品种选育与生产实际脱节,科研单位与企业缺乏有效协作,90%的种子企业没有品种研发能力,企业育种仅占30%。种子供给对外依存度较高,水稻种子50%、玉米种子80%左右依靠市外调进。全市15家种子企业中,仅有3个注册资金达到3000万元,远不能满足种子供给需要。新品种试验、展示、信息等公共服务能力不足,品种区域试验、种子质量检验和服务等技术支持体系还不健全,使管理的重点难以延伸到终端市场和农村基层,品种多乱杂、套牌侵权、制售假劣种子的问题较为突出。
“"四大工程"对应解决"四大能力不强"问题。”戴亨林说。
据介绍,科技创新工程将致力于建立完善的种业科研新机制、新体制,加强种业基础性、公益性研究,大力推进商业化育种、加强种业创新平台和人才队伍建设,加快提升种业科技创新能力。我市将扶持种子企业开展商业化育种;鼓励“育繁推一体化”现代种业企业联合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和其他骨干企业,构建种子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搭建农作物种质资源共享平台,促进一批新品种、新技术等重大科研成果加快推广应用。
供种保障工程致力于加强种子生产基地建设,建立市级应急种子储备体系,加快提升供种保障能力。我市将重点支持市级救灾种子储备,主要是储备速生蔬菜、糯玉米、秋马铃薯以及豆类、荞麦等小杂粮种子;根据我市区域生态条件和农作物制种特点,建立水稻、玉米、马铃薯、蔬菜、油菜等优势种子生产保护区;支持有实力的种子企业通过土地流转、与制种专业合作社联合等方式,建设一批由政府主导、企业经营的相对集中和稳定的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机械化农作物种子生产基地。
企业培育工程的重点任务是打造现代种业企业,强化种业企业基础能力建设,引导种业企业“走出去”,加快提升企业竞争力。鼓励种子企业间的兼并重组,支持大型企业通过并购、参股等方式进入农作物种业;支持大型优势种子企业通过市场机制整合农作物种业资源,优化资源配置,着力打造育种能力强、加工技术先进、经营管理规范、营销网络健全、技术服务到位的具有较强竞争力的“育繁推一体化”种子企业。
种业监管工程则瞄准建立健全职责明确、手段先进、监管有力的种子管理体系,加强种子技术支撑和公共服务能力建设,加快提升市场监管能力,进一步强化市场监督管理。全市将建立覆盖不同生态区域的农作物品种试验站12个,品种抗病虫、耐旱、耐高温等特性的鉴定站4个,农作物新品种展示基地30个;建设31个市级、区县级种子质量监督检测中心,实现大宗农作物种子质量抽查全覆盖。
作者:向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