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P标识欢迎光临种业商务网 | | 手机版
商务中心
商务中心
发布信息
发布信息
排名推广
排名推广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要闻 » 正文

黑龙江省种子管理局:力保农业用种量足质优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2-03-15  来源:黑龙江日报  浏览次数:284
 

  编者按 “一粒种子可以改变世界”,良种是科技进步的重要载体和集中体现。近年来,我省深入实施农业良种化工程,加大种子选育推广投入力度,强化种子市场监管,现代农作物种业加快发展,为提高全省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做出了重要贡献。

  2011年,我省粮食生产再登新台阶,粮食总产和商品量实现全国双第一,实现了新跨越,其中种子起到了核心作用。2012年春耕在即,种子又如“开路先锋”一马当先。

  龙江大地播下了良种,也播下了丰收的希望。

  种子作为农业生产的首要物资,在粮食增产中发挥着重要的科技支撑和引领作用。近年来,我省各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尤其是种子管理机构深入开展依法治种,取得了显著成效,为保障我省粮食增产、农民增收做出了重要贡献。

  当前,正值备春耕时节,农民又开始选购种子,本报记者就如何抓好种子备耕,确保良种下地,更好地发挥良种增产作用等问题采访了省种子管理局局长由天赋。

  记者:我省是农业大省,也是用种大省,春播在即,全省种子市场情况如何,能否保证种子供应

  由天赋:我省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在2亿亩以上,玉米大豆水稻小麦四大粮食作物常年用种量11亿公斤左右,需要种子企业供种6.5亿公斤左右。多年来,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关心、支持下,种子事业得到长足发展,种子供应得到有效保障。从种子供需情况看,今年种子准备动手早、入库快、数量足、质量优、品种丰富。全省共准备四大作物种子8.07亿公斤,其中:玉米种子1.77亿公斤、大豆种子2亿公斤、水稻种子3.1亿公斤、小麦种子1.2亿公斤,完全能供满足用种需求。

  从市场情况看,全省有170家大型种子企业,平均每个县2-3家,大的农业县5-6家,约有6500家种子门市,遍布乡镇村屯,基本形成了覆盖县、乡、村的种子经营推广供应体系。现在,我省种子流通速度加快,供种辐射能力增强,农民购种更加方便,选择范围更加广阔。省种子管理局将进一步加大种子宏观调控力度,及时发布余缺信息,拓宽供应渠道,千方百计保证良种供应,为农业生产保驾护航。

  记者:种子是农业生产的基础,是农民一年收成的命脉,应用良种是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的关键。省种子管理局作为专业执法机构,采取哪些措施,保障农民选用优良品种,确保良种下地?

  由天赋:推广应用优良品种,护农打假是种子管理机构的重要职责。今年,在保证良种下地上,我们重点采取了三项措施:

  一是大力选育推广优良品种。今年初,高标准审定推广了玉米、大豆、水稻、小麦等5种主要农作物的80个新品种,这些新品种投入农业生产,将进一步增加粮食产量、改善农产品品质、增加农民收入。目前,全省良种更新更换速度已经由过去的5-7年缩短到3-5年,优质专用品种覆盖率达到91%,良种科技贡献率达到40%,分别比上年提高1个百分点,优良品种覆盖率稳定在98%以上。

  二是科学引导农民选种。我们在组织专家广泛论证的基础上,制定了《黑龙江省2012年主要粮食作物高产优质品种区域布局规划》,在全省六个积温带分别确定了玉米、大豆、水稻、小麦等粮食作物主栽品种、搭配品种和苗头品种,并采用多种形式,大力向农民宣传,引导农民适地适种、科学选种,充分发挥优良品种的增产潜力。

  三是深入开展种子执法年活动。为进一步净化种子市场,建立起规范有序的市场竞争和种业发展环境,省农委制定下发了《黑龙江省2012年种子执法年活动方案》,制定了工作目标,明确了监管重点和工作任务,并提出了具体要求。目前,全省各级种子管理机构集中人力、集中时间,全力开展春季种子市场专项治理整顿,严防假劣种子下地。我局已经抽调专业技术骨干组成检查组,分赴全省各地重要的种子集散地市场,重点打击无证经营、未审先推、侵犯品种权、虚假标注、制售假劣种子等违法行为,发现一起,依法查处一起,坚决维护种子市场秩序,让农民用上放心种子。

  记者:市场秩序的好环,农业生产用种能否得到有效保障,种子企业的行为规范十分关键。今年春季省种子管理局将重点在哪些方面规范企业经营行为?

  由天赋:多年来,省农委、省种子管理局大力规范种子企业生产经营行为,消除种子安全隐患,基本建立了规范、健康、有序的市场秩序。今年春季,我们将按照《种子法》等有关法律法规规定,重点在八个方面开展对种子企业的督查行动,规范种子企业经营行为: 一是种子企业(商店)要具备种子经营条件,具有《农作物种子经营许可证》,分支机构和具有委托代销、分装销售资格的企业要按规定备案。二是经销的主要农作物品种要经过国家或省审定通过。不能以试种、订单农业、送科技下乡等各种名义打“擦边球”,经营推广未经审定品种。三是销售的种子要附有标签。标签标注内容要符合《农作物种子标签通则》的规定。四是种子质量要合格。经销的种子纯度、发芽率、净度、水份等质量指标合格,无假冒种子行为。五是经营的保护品种不侵权。六是要建立种子经营档案。档案记载的内容、项目要符合法律法规规定,销售种子有发票。七是种子包装要合法。销售种子的包装物要符合包装规定,没有散装种子和包装种子拆零销售行为。八是销售的种子要适合当地种植。

  记者:只有建立种子市场监管的长效机制,才能从根本上保证农业生产用种安全。在这方面,省种子管理局采取了哪些措施?

  由天赋:自2000年《种子法》实施后,种子市场放开,种子经销单位骤增,经营主体多元化、经营品种复杂化、经营方式多样化,给种子市场监管带来一定难度。面对新形势,我局加大了种子市场管理的工作力度,制定了严把“五关”的长效机制:

  一是制定了一套严格的“两证”审查审批制度,严把种子企业市场准入关。我们依据种子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结合我省实际情况,制定出台了农作物种子生产、经营许可证具体申领条件、申办程序等严格的审查审批制度。各级种子管理机构依据法定条件和审查、审批制度,集体办公、“阳光”作业,严格核发“两证”。

  二是开展全省主要农作物种子生产田检查,严把种子生产关。每年78月份,在全省范围内开展种子生产田大检查,在各县市自查,市地联查的基础上,省种子管理局组成由种子质检员和管理执法人员共同参加的检查组进行抽查,从“源头”上严格控制种子质量,保障农业生产用种安全。

  三是开展种子市场大检查,严把种子流通关。在每年销种旺季,开展种子市场执法大检查。各地种子管理机构按照我局的具体要求和部署,认真制定执法检查方案,抽调执法骨干,开展种子市场大检查。

  四是对在库种子和市场流通的种子,开展普查和抽查活动,严把种子质量关。每年由种子管理机构的种子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站)对本辖区内在库种子和市场流通的种子开展质量普查,省级重点搞好抽查。对普查和抽查的种子样品统一进行密码编号,检测种子净度、水分、发芽率三项指标,对经营质量不合格种子的企业进行处罚,对不合格的种子查封后转商处理,防止给农业生产造成危害。

  五是制定品种区域布局规划,严把品种种植关。我局和各级种子管理机构每年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制定主要粮食作物高产优质品种区域布局规划,在规划中,按照不同积温带,分作物确定主栽优良品种和搭配品种。同时,充分利用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等新闻媒介,采取设立宣传板、印发宣传单、科技讲座等形式,大力宣传布局规划,指导种子企业经营推广良种,引导农民选用适宜对路的品种,加大优良品种的推广力度。

  记者:种子质量关系着农业生产安全的大局,种子质量的好坏直接决定粮食是否丰产,农民是否丰收。省种子管理局在打假护农,保证种子质量方面,将如何加大工作力度,切实维护农民利益?

  由天赋:假劣种子坑农性质恶劣、危害严重、社会影响极坏。长期以来,我局始终保持种子打假打劣的高压态势,切实维护农民利益。今年,我们将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严防假劣种子坑农,严打经营假劣种子行为,重点采取三项措施:

  一是突出监管重点,严防假种坑农。主要做到“五个突出”:突出重点季节,在备春耕重点农时开展种子市场专项整治行动;突出重点地区,把种子生产、经营集散地作为打击假冒伪劣的主战场;突出重点对象,把信誉差、屡查屡犯的种子经营业户作为工作重点;突出重点品种,把玉米、水稻、大豆、小麦及甜菜品种作为检查重点;突出重大案件,严厉查处性质恶劣、影响面大的案件,及时曝光,增强震慑力,营造强大声势。

  二是查处大要案,严打假种护农。加大对生产经销假劣种子、未审定品种的查处力度。对大要案抓源头、端窝点,从重从快严厉打击,对涉嫌刑事犯罪的,及时移交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三是公开大要案,曝光假种醒农。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等新闻媒介,公开曝光重大、典型案件,震慑违法者,提高经营者的自律意识和广大农民的自我保护意识,营造打击制售假劣种子坑农害农行为的强大声势,切实维护种子市场秩序,确保种子质量,维护农民权益,为今年粮食生产和农业稳步发展提供重要保障。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 返回顶部 ]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联系方式 | 广告服务 友情链接 | 申请链接 | 网站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