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P标识欢迎光临种业商务网 | | 手机版
商务中心
商务中心
发布信息
发布信息
排名推广
排名推广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三农 » 正文

农资打假究竟难在何处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2-03-15  来源:河南日报农村版  作者:王水田  浏览次数:541
 

  “现在市场上一些假农药、假化肥、假种子让人防不胜防,也分辨不清。就拿种子来说,有的商贩从一个地方低价买进淘汰的种子,到另一个地方却按优良种子卖,还说是优质优价……”

  “村里人哪知道里面有这么多名堂,虽然上面也时常清查,当事人也得到了应有的处理,可这些假东西却像韭菜一样,割了一茬又发一茬,年年都要发生,这农资打假咋就这么难?”日前,尉氏县洧川镇种粮大户何建国、李辉向笔者说。

  近年来,我国农资打假力度不断增大,但农资投诉仍居高不下。据统计,2011年1月至11月,全国工商系统共查处农资违法案件4.95万件,为农民挽回经济损失1.51亿元。

  目前农资打假究竟难在何处?据调查,主要集中在以下“四难”:

  一是辨别真假难。现在市场上一些假农药、假化肥、假种子,随意夸大肥效和使用范围,而农民在使用过程中不搞对比,年年上当年年买。有的甚至明知是假的,因为价格便宜也去买,结果是贪小便宜吃大亏。另一方面农民专业知识欠缺,难以从产品外包装上辨真伪,必须拿到技术鉴定部门经过科学检验才能下结论。

  二是监督管理难。当前,假冒伪劣农资产品的销售市场都在农村,并且越是在偏远的乡村越有市场。部分假冒伪劣农资产品还打着“送货到户,服务农民”的旗号,运到田间地头进行销售,且流动性很强。由于农村地区的特殊性,限于人力、物力等原因,有关部门在对农资产品的监督管理上,还存在一定困难。

  三是打假过程中处罚难。农资产品经营主体多为个体户。经营者素质较低,法律意识淡薄,造成执法环境差,常常出现“处而不罚”的现象。

  四是深挖根除难。农资产品流通范围广、环节多,假冒伪劣农资产品往往要经过几个销售环节,有的农资案件甚至跨省才能查个水落石出。农村打假信息资源未能互通共享,也限制了假冒伪劣农资产品的根除。

  笔者认为,当前,解决农资打假难的问题,首要是农民自身提高辨别真假的能力,并尽可能地到信誉度高、有经营许可证的经销店购买农资。同时,购买时要提醒他们别忘记索要购买凭证,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此外,相关职能监督部门应尽快建立健全农资监管体系,并提高执法装备水平,改善各地的农资质量检测条件,别让假冒伪劣农资产品继续害农坑农。

  目前正处于春耕生产时节,由于一些农民缺乏假劣农资识辨知识,建议各地农业执法人员将农资辨假知识编印成通俗易懂的宣传彩页,方便农民掌握,并教给农民“一摸二看三闻味四检测”的简易识辨方法。避免假农资流入市场,从源头上加以控制,以减少对农民利益的损害。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 返回顶部 ]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联系方式 | 广告服务 友情链接 | 申请链接 | 网站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