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棉花种植规模小、分户种植面积少,布局零星分散、品种多乱杂,棉农老龄化现象越来越重,制约着植棉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应用,为此2012年我市棉花生产围绕“增产增效”目标,坚持普及常规技术,积极开展“双增”活动(亩增密度100株、亩增施钾肥2公斤),依靠“双增”实现棉花稳产高产。因地制宜,进一步巩固和发展棉田高效立体种植,着力推动高品质棉发展。
2012年目标任务:棉花面积2.2万亩、亩产皮棉95公斤,社会总产4.18万担以上。推广高品质棉,立体种植1.0万亩。具体措施:
1.坚持双膜育苗促早栽培。在留足苗床、足肥大钵、适期播种、苗床化除的基础上,坚持双膜覆盖育苗,争齐苗早苗,提高出苗率和成苗率,夯实棉花高产基础(详见育苗技术)。
2.坚持稳氮、磷增钾平衡施肥。我市亩大田施纯氮18—20kg,基本达到亩产皮棉90—100kg要求。但氮磷钾配置不太合理,钾的用量偏低。棉花是喜钾作物,需将增施钾肥作为棉花稳产高产的保证措施。要求N:P2O5:K2O比为1:0.4-0.5:1。氮肥运筹基肥15-20%、花铃肥60-70%、长桃肥15-20%;磷肥一次性作基肥;钾肥于基肥和花铃肥各施50%,推广花铃肥增施单质钾肥如氯化钾。
3.坚持扩行增密栽培。近年来,随着杂交抗虫棉的推广应用,我市植棉密度呈现逐年下降趋势,不少田块密度不到1200株/亩,已成为制约棉花生产水平提高的瓶颈。实践证明:高产适宜密度在1500—2000株/亩。其中套栽茬1500株/亩、大麦后茬1800株/亩、油菜、小麦后茬(晚茬)2000株/亩左右。要求高标准搞好棉花移栽,缩短缓苗期,确保早栽早发,平衡生长。
4.坚持科学调控培育高光效个群体。杂交抗虫棉个体大,长势旺,只有合理调控,才能壮个体,适宜群体。掌握:一是去除叶枝。现蕾初期(9张叶片左右)将基部叶枝去除,同时将芽眼抹掉,以防肥水失调造成二次生长。密度低于1200株/亩的田块,选择健壮的单株,留1-2个长势强的叶枝。二是助壮素调控。于棉花现蕾期、开花结铃期、打顶后一周用助壮素调控株型。一般化控3—4次,多雨年份适当增加次数,干旱年份适当减少次数。
5.坚持抗逆应变措施。棉花生长期间常常受到冰雹、梅雨、伏旱、台风、暴雨等自然灾害的袭击与各种棉虫的危害。因此要立足抗灾,狠抓应变措施落实。一是高标准开挖棉田内外一套沟。做到勤清理,确保灌排畅通,雨止田干,为棉花根系生长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二是培土壅根。结合灭茬、中耕松土、人工除草搞好培土壅根,提高棉株抗倒防台能力;三是加强棉虫的预报与防治。随着抗虫棉的推广,棉铃虫、玉米螟等主要害虫得到了有效的控制,但是盲蝽象、烟粉虱等次要害虫呈现危害加重趋势,要求加强棉虫测报与防治。四是灾来及时抗、灾后及时补,减轻灾害造成的损失。
6.坚持棉田高效立体间套种。棉花是一个花工多、成本高的农作物,利用其高秆、生育期长的特点,在棉花生长前期、后期间套种经济作物,可实现亩产值2000元左右的高效种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