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日报农村版
我省是国内小麦和水稻的主产区,在瓜菜种植上也颇具优势,其种子的市场需求量排在各类种子的前两位。在庞大的市场面前,我省自育品种市场占有率如何?又具有什么样的品种优势?为此,记者采访了省内有关专家。 自育品种特点突出
我省稻区以一季中籼稻为主,常年种植面积2500多万亩,早稻和双季稻的种植面积也在800万亩以上。省农科院水稻所李泽福所长告诉记者,我省水稻自育品种的市场占有率达到了60%,特别在两系杂交稻的品种选育和推广上优势更加明显,自育中籼杂交稻品种市场占有率更高达80%以上,如新两优6号、两优6326、丰两优1号的种植面积都超过600万亩,省水稻所培育的皖稻153今年卖了200多万斤,种植规模也迈上了百万亩台阶。
与水稻相比,我省自育小麦品种选育和推广略微逊色。记者了解到,在我省麦区种植规模在百万亩以上的小麦品种有7—8个,其中来自山东的烟农19和济麦11的种植面积居前二位,分别为576万亩和324万亩。我省种植面积位居前列的只有皖麦52,其种植面积287万亩。省农科院作物所小麦室主任甘斌杰向记者介绍,河南、山东等一些半冬性的小麦品种南移到我省江淮麦区,生育期较长,在正常年份产量有所提高,但相对来说抗病性较弱。如果在小麦生长后期雨水偏多,小麦赤霉病的发生几率就大大提升,加大了种植风险。而我省根据本省的土壤和气候条件自育的一些品种,在抗赤霉病、抗倒伏等抗性上具有自己独特优势。
在自育瓜菜品种上,以番茄、黄瓜、辣椒为代表的茄果类,以秀丽、丽兰为代表的西甜瓜和以乌菜、青菜为代表的十字花科蔬菜成为我省主打瓜菜品种。省农科院园艺所张其安所长告诉记者,本省自育的小西瓜占据了50%的市场份额,乌菜、番茄、辣椒也分别有30%、20%和15%的市场份额。目前,我省瓜菜专家已选育出60多个通过国审和省审的新品种,在全国处于中上等水平。
李泽福所长告诉记者,近年来有关部门在常规稻的选育上几乎没有给予任何项目经费支持以及种子企业市场推广积极性不高,我省在早晚稻和粳稻品种的选育和推广上远远落后于江苏、浙江等优势省份。目前,我省常规稻种植品种多、乱、杂,浙江省嘉兴市农科院选育的嘉兴8号早籼品种在宣城、芜湖等地已成为当地主栽早稻品种。
自育小麦品种虽然抗病性上优势独特,但在增产潜力和广适性上与来自河南和山东的品种相比,仍有一定差距。本省部分自育小麦品种在某一区域种植优势明显,但一旦大面积推广,有时表现就欠佳了。与此同时,我省自育小麦品种的商业化推广力度也远远落在了河南、山东的后面,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大面积推广。
在瓜菜品种的选育上,也存在种类不够全面的弱点。如豆类菜、根菜类、野生蔬菜类、多年生蔬菜类的品种选育还没有覆盖到,水生蔬菜、瓜类蔬菜品种的选育也才起步。耐寒、耐高温、保护地栽培等专用性品种也比较少。 品种选育在加速
最近几天,李泽福所长很高兴,“我们刚刚从国家科技部申报获得了一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 ”他对记者说,这项名为“两系杂交水稻新品种选育及安全制种技术研究”的项目,预计在四年内国家累计投入项目经费1600多万元。由省水稻所牵头,联合荃银种业、丰乐种业以及中国水稻所、湖南杂交稻中心共同进行品种选育、高产栽培技术研究。项目完成后,水稻核心示范区每亩增产100公斤、示范区每亩增产75公斤、辐射区每亩增产50公斤。肥水利用率将提高10%以上,农药用量减少20%,降低自然和生物灾害损失率10%以上,新品种、新技术将累计推广6000万亩以上。
与水稻一样,我省小麦品种选育专家将对我省最新选育表现突出的小麦新品系、黄淮南片及长江中下游或周边省份通过审定的品种开展新品种比较、新品种展示多点试验,筛选出适宜我省不同生态区推广应用的小麦新品种。预计“十二五”期间内育成通过国家级审定小麦新品种1—2个,省级审定的优质高产小麦品种4—6个。
(文章来源:安徽日报农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