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孙鲁威)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所和河北省保定市农业局6月6日联合举办了小麦新品种“中麦175”观摩会。农业部小麦专家指导组成员、中国工程院院士程顺和与国家小麦产业技术体系岗位专家、石家庄市农科院院长郭进考研究员,在对河北省定兴县南河村和陈庄村共3000亩,高碑店市衣巾村、栗各庄村、赵辛庄村共2900亩的四个“中麦175”高产方观摩后认为,小麦新品种“中麦175”是个高产优质广适好品种。目前,亩穗数充足、穗粒数增加、预计千粒重超过去年。
“中麦175”由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国家小麦改良中心育成,通过国家北部冬麦区和黄淮旱肥地两次审定及北京、山西、河北、甘肃和青海省品种审定,它实现了高产潜力与优良面条品质、抗寒、抗旱、抗病、抗倒伏、节水与早熟性的良好结合,是北部冬麦区和黄淮旱肥地有重大推广价值的高产优质兼用型新品种。2006~2008年度参加国家区域试验,平均亩产491.8公斤,比对照增产9.0%;生产试验平均亩产488.3公斤,比对照增产6.7%,位居第一。该品种自审定以来,在河北省种植面积不断扩大,预计2012年秋冬种面积将达到200万亩以上。
程顺和院士认为,“中麦175”是个高产品种,大面积亩产达到550公斤不容易,表明品种具有广适性特点。郭进考研究员说,“中麦175”很适合河北省的冷、热、旱、寒交替变化的气候特点,抗寒、抗旱特点突出。河北省小麦穗分化、灌浆期较短,导致穗粒数、千粒重较少,而“中麦175”分蘖性较强,亩穗数较多,很适合河北小麦产量三要素结构的需要,是难得的好品种。农业部种植业管理司粮油处万富世说,“中麦175”不仅高产、抗寒、抗旱性状好,尤其可贵的是高产与优质性状结合得好。它以面条品质性状优良的“京411”为亲本,其面条蒸煮品质表现优于市场上面条专用粉“雪花粉”,产业化潜力巨大。
高碑店市农民技术协会会长祖茂堂代表协会及科茂种业有限公司介绍道,自2006年引种“中麦175”以来,深受农民喜爱,到2009年,全市累计种植面积23万亩,连续几年平均亩产超千斤,赵辛庄村最高亩产700公斤。2010年在遭受严重低温冷害的情况下,农业部组织专家在八堵墙村实打实收,小麦因高产被外县农民高价收购。高碑店市没有一个品种能像“中麦175”一样连续稳拿亩产千斤,其已成为全市主推品种。近年来,他们摸索出了50万穗不倒伏、早熟早收、减少破碎粒等配套技术,编写了《“中麦175”栽培技术手册》,组织整村推进。他们的目标是,进一步研究“中麦175”百亩单产750公斤、千亩单产超600公斤的技术,为我国小麦产业发展做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