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技种函〔2012〕222号
关于征求对《农作物品种审定规范 玉米》
(征求意见稿)修改意见的函
有关省、自治区、直辖市种子管理站(局):
根据农业部2012年农业行业标准制定和修订项目的安排,我中心组织有关单位对《农作物品种审定规范玉米》(NY/T 1197-2006)进行了修订。现将征求意见稿(附件1)印发你们,请你单位组织有关种子管理、科研、企业等部门认真讨论,并将修改意见按附件2的格式汇总后,于7月1日前邮寄或传真至我中心品种区试处。
联系人:曾波,电话:010-59194522,传真:010-59194512;
通讯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麦子店街20号楼616房间,100125。
附件:1.《农作物品种审定规范 玉米》(征求意见稿)
2.修改意见汇总表
二○一二年五月三十一日
NY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行业标准
NY/T 1197―´´´´
代替NY/T 1197―2006
农作物品种审定规范 玉米
Registration of field crop variety
Maize(Zea mays L.)
(征求意见稿)
2012年5月31日
´´´´-´´-´´发布 ´´´´-´´-´´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 发布
前 言
本标准依据GB/T 1.1-2009 的编写规则起草。
本标准代替NY/T 1197-2006《农作物品种审定规范玉米》。
本标准与NY/T 1197-2006 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
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NY/T 1197-2006。
本标准由农业部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玉米专业委员会负责解释。
农作物品种审定规范 玉米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玉米(Zea mays L.)品种国家审定时应具备的产量、品质、抗性等指标。
本标准适用于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以下简称品种审定委员会)玉米品种审定,适用于国家农作物品种试验主管部门向品种审定委员会推荐玉米品种。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1353 玉米
GB/T 5497 粮食、油料检验 水分测定法
GB/T 5009.7 食品中还原糖的测定
GB/T 6432 饲料中粗蛋白测定方法
NY/T 3 谷类、豆类作物种子粗蛋白测定法(半微量凯氏法)
NY/T 4 谷类、豆类作物种子粗脂肪测定法
NY/T 11 谷物籽粒粗淀粉测定法
NY/T 55 水稻、玉米、谷子籽粒直链淀粉测定法
NY/T 56 谷物籽粒氨基酸测定的前处理方法
NY/T 522 爆裂玉米
NY/T 523 甜玉米
NY/T 524 糯玉米
NY/T 1248.1 玉米抗病虫性鉴定技术规范 第1部分:玉米抗大斑病鉴定技术规范
NY/T 1248.2 玉米抗病虫性鉴定技术规范第2部分:玉米抗小斑病鉴定技术规范
NY/T 1248.3 玉米抗病虫性鉴定技术规范第3部分:玉米抗丝黑穗病鉴定技术规范
NY/T 1248.4 玉米抗病虫性鉴定技术规范第4部分:玉米抗矮花叶病鉴定技术规范
NY/T 1248.5 玉米抗病虫性鉴定技术规范第5部分:玉米抗玉米螟鉴定技术规范
NY1432-2007玉米品种鉴定 DNA指纹方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令2012年 第2号 农业植物品种命名规定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品种 variety
经过人工选育,具备特异性、一致性、稳定性,完成国家规定的试验程序,具有符合规定的名称。
3.2 品种试验 variety test
国家农作物品种试验主管部门组织的区域试验、生产试验以及相配套的鉴定、检测等。
3.3 丰产性 yield potential
参试品种比对照增产的能力。以参试品种在试验中比对照增产的百分率表示。
3.4 稳产性 yield stability
参试品种产量稳定表达的能力。以参试品种在试验中比对照增产点次的百分率表示。
3.5 抗病(虫)性 disease and pest resistance
参试品种抵御或减轻病原物(害虫)侵染、为害的能力。
3.6 抗倒性 lodging resistance
植株抵御倒伏倒折能力。
3.7 品质 quality
植株或籽粒的商品性、营养成分、适口性等。
3.8 熟期 maturity
从出苗到籽粒生理成熟的天数。
3.9 特异性 distinctness
申请审定品种与已受理或审定通过的品种的差异性。
3.10 稳定性 stability
品种遗传性状的稳定性,以品种在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中特征特性的稳定一致性衡量。
4 基本要求
4.1 申请审定的品种符合农业部《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办法》规定的要求和应当具备的条件。
4.2 申请者按照农业部《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办法》规定的时间向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办公室提交符合要求的材料。
5 品种评价
完成试验程序品种,依据丰产性、稳产性、品质、抗性等指标进行综合评价。
5.1 普通玉米
5.1.1 丰产性
每年区域试验产量平均比对照品种增产≥5%(或比参试品种产量平均值增产≥3%),生产试验平均比对照品种增产≥3%。适合机械化收获玉米
5.1.2 稳产性
每年区域试验、生产试验增产点比率≥70%。
5.1.3 抗倒性
每年区域试验、生产试验平均倒伏倒折率≤8%,且倒伏倒折率≥ 10%的点次比率≤20%。
5.1.4 品质
容重≥710g/L,粗淀粉含量(干基)≥69%,粗蛋白含量(干基)≥8%,粗脂肪含量(干基)≥3%。
5.1.5 抗病(虫)性
5.1.5.1 东北华北春玉米区、东北早熟春玉米区、极早熟春玉米区 :丝黑穗病在所有试点的平均田间自然发病株率≤3%,单点发病株率≤15%,发病株率5%-15%的试点比率≤10%,田间人工接种丝黑穗病发病株率≤25%。茎腐病和大斑病非高感。
5.1.5.2 西北春玉米区:茎腐病非高感。
5.1.5.3 黄淮海夏玉米区、京津唐夏玉米区:小斑病、茎腐病和穗腐病非高感。
5.1.5.4 西南玉米区:纹枯病、大斑病、丝黑穗病、穗腐病和茎腐病非高感。
5.1.5.5 东南玉米区: 纹枯病、小斑病和茎腐病非高感。
5.1.6 熟期
5.1.6.1 东北华北春玉米区、西北春玉米区、东北早熟春玉米区和京津唐夏玉米区:每年区域试验熟期平均天数比对照品种晚熟≤2天。
5.1.6.2 黄淮海夏玉米区、极早熟春玉米区:每年区域试验熟期平均天数比对照品种晚熟≤3天。
5.2 适宜机械化收获玉米
5.2.1 丰产性
每年区域试验、生产试验产量平均比对照品种增产。
5.2.2 稳产性
每年区域试验、生产试验比对照品种增产点率≥50%,平均倒伏倒折率≤3%。
5.2.3 品质
收获时籽粒含水量≤25%,株高中等偏下、穗位整齐、苞叶松紧适中。
5.2.4 抗病(虫)性
同5.1.5。
5.2.5 熟期
熟期较对照短≥2天。
5.2.6 密度
适宜密度≥4500株/亩。
5.3 高淀粉玉米、糯玉米(干籽粒)、高油玉米、高赖氨酸玉米
5.3.1 对照为普通玉米
5.3.1.1 丰产性
每年区域试验、生产试验产量平均比对照品种减产≤3%。
5.3.1.2 稳产性
每年区域试验、生产试验比对照品种减产≤3%的试点≤50%,平均倒伏倒折率≤10%。
5.3.1.3 品质
5.3.1.3.1 高淀粉玉米
粗淀粉(干基)含量≥75%。
5.3.1.3.2 糯玉米(干籽粒)
粗淀粉含量(干基)≥69%,直链淀粉(干基)占粗淀粉总量比率≤3%。
5.3.1.3.3 高油玉米
粗脂肪(干基)含量≥7.5%。
5.3.1.3.4 高赖氨酸玉米
赖氨酸(干基)含量≥0.4%。
5.3.1.4 抗病(虫)性
同5.1.5。
5.3.1.5 熟期
同5.1.6。
5.3.2 对照为同类型品种
5.3.2.1 丰产性
同5.1.1。
5.3.2.2 稳产性
同5.1.2。
5.3.2.3 品质
同5.3.1.3.1。比对照每提高一个等级,增产幅度降低3个百分点。
5.3.2.4 抗病(虫)性
同5.1.5。
5.3.2.5 熟期
同5.1.6。
5.4 鲜食甜玉米、糯玉米
5.4.1 丰产性
外观品质和蒸煮品质评分之和与对照(85分)相当,每年区域试验鲜穗产量平均比对照增产≥3%;外观品质和蒸煮品质评分之和优于对照,每年区域试验平均比对照减产≤5%;外观品质和蒸煮品质评分之和≥90分,每年区域试验平均比对照减产≤20%。外观品质和蒸煮品质评分之和与对照相当,比对照早熟≥5天,每年区域试验平均比对照减产≤10%。
5.4.2 稳产性
外观品质和蒸煮品质评分之和与对照相当,每年区域试验增产点比率≥60%;外观品质和蒸煮品质评分之和优于对照,每年区域试验增产点比率≥40%。
5.4.3 抗倒性
每年平均倒伏倒折率≤10%。
5.4.4 品质
5.4.4.1 甜玉米
可溶性总糖含量≥10%;外观品质和蒸煮品质评分之和符合5.4.1的要求。
5.4.4.2 糯玉米(干籽粒)
直链淀粉(干基)占粗淀粉总量比率≤3%;符合5.4.1的要求。
5.4.5 抗病(虫)性
5.4.5.1 东北华北春玉米区:丝黑穗病在所有试点的平均田间自然发病株率≤3%,单点发病株率≤15%,发病株率5%-15%的试点比率≤10%,田间人工接种丝黑穗病发病株率≤25%。
5.4.5.2 黄淮海夏玉米区:矮花叶病毒病、瘤黑粉病田间自然发病非高感。
5.4.5.3 西南玉米区、东南玉米区:纹枯病非高感。
5.5 青贮玉米
5.5.1 丰产性
每年区域试验生物产量平均比对照增产≥8%。
5.5.2 稳产性
每年区域试验增产点比率≥70%,每年平均倒伏倒折率≤10%。
5.5.3 品质
整株粗蛋白含量≥7.0%,中性洗涤纤维含量≤55%,酸性洗涤纤维含量≤30%。
5.5.4 抗病(虫)性
北方春玉米区:丝黑穗病在单一试点的田间自然发病株率≤8%,在所有试点的平均发病株率≤3%,田间人工接种发病株率≤20%;大斑病非高感。
黄淮海夏玉米区:瘤黑粉病、茎腐病、小斑病非高感。
南方玉米区:丝黑穗病在单一试点的田间自然发病株率≤8%,在所有试点的平均发病株率≤3%,田间人工接种发病株率≤20%;茎腐病、纹枯病非高感。
5.6 爆裂玉米
5.6.1 丰产性、稳产性和品质
膨化倍数≥25、爆花率≥95%,每年区域试验产量平均比对照增产≥3%,每年区域试验增产点比率≥60% ;膨化倍数≥30、爆花率≥98%,每年区域试验平均产量与对照相当,比对照增产点比率≥50%。
5.6.2 抗倒性
每年平均倒伏倒折率≤10%
5.6.3 抗病(虫)性
丝黑穗病在所有试点的平均田间自然发病株率≤3%,单点发病株率≤15%,发病株率5%-15%的试点比率≤10%,田间人工接种丝黑穗病发病株率≤25%。
5.6.4 熟期
每年区域试验平均比对照晚熟≤3天。
A
A
附 录 A
(规范性附录)
相关要求
(规范性附录)
相关要求
A.1 病(虫)害鉴定评价种类
A.1.1 普通玉米和高油玉米、高淀粉玉米、糯玉米(干籽粒)、高赖氨酸玉米
A.1.1.1 东北华北春玉米区、东北早熟春玉米区、极早熟春玉米区、西北春玉米区:丝黑穗病、大斑病、弯孢叶斑病、茎腐病、玉米螟。
A.1.1.2 黄淮海夏玉米区、京津唐夏播早熟玉米区:大斑病、小斑病、茎腐病、弯孢叶斑病、瘤黑粉病、玉米螟,南方锈病(黄淮海区)、粗缩病(黄淮海区)。
A.1.1.3 西南玉米区、东南玉米区:纹枯病、大斑病、小斑病、茎腐病、玉米螟,丝黑穗病(西南区)、穗腐病(西南区)。
A.1.2 鲜食甜、糯玉米
A.1.2.1 东北华北春玉米区:丝黑穗病、大斑病。
A.1.2.2 黄淮海夏玉米区:矮花叶病、小斑病、茎腐病、瘤黑粉病。
A.1.2.3 西南玉米区、东南玉米区:纹枯病、大斑病、小斑病,丝黑穗病(西南区),茎腐病(东南区)。
A.1.3 青贮玉米
丝黑穗病、大斑病、小斑病、矮花叶病、纹枯病、茎腐病。
A.1.4 爆裂玉米
丝黑穗病、大斑病、小斑病。
A.2 品质检测项目
A.2.1 普通玉米、高油玉米、高淀粉玉米、高赖氨酸玉米、
容重、粗淀粉(干基)、粗脂肪(干基)、粗蛋白质(干基)、赖氨酸(干基)。
A.2.2 糯玉米(干籽粒)
容重、粗淀粉(干基)、粗脂肪(干基)、粗蛋白质(干基)、赖氨酸(干基)、直链淀粉(干基)。
A.2.3 鲜食甜、糯玉米
A.2.3.1 甜玉米
可溶性总糖、外观品质、蒸煮品质。
A.2.3.2 糯玉米
直链淀粉、外观品质、蒸煮品质。
A.2.4 青贮玉米
粗蛋白质、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
A.2.5 爆裂玉米
膨化倍数、爆花率。
A.3 DNA指纹鉴定
真实性、特异性、一致性。
附件2:
修改意见汇总表
意见提出单位(公章):
联系人: 电话:
序号
|
标准章节编号
|
意见内容
|
备注
|
注:意见、建议内容请详细说明,可加页。
主题词:玉米 审定规范 征求意见 函
抄送:农业部种子管理局、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局,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玉米专业委员会委员
|
全国农技中心办公室 2012年6月1日印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