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P标识欢迎光临种业商务网 | | 手机版
商务中心
商务中心
发布信息
发布信息
排名推广
排名推广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简讯 » 正文

生物育种产业链尚待有机运转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2-06-26  来源:和讯网  浏览次数:129
 

  编者按:

  为更好地认识我国生物农业现状、分析认识问题,本周刊将陆续刊登分析文章,综述我国生物农业相关领域研究及其产业发展现状,对未来生物农业产业发展提出相关政策建议,并对其产业化前景作出分析和展望。

  生物技术作为现代农业育种的重要手段之一,主要是通过转基因技术培育出具有高产、抗虫、抗病、抗除草剂、抗旱等性状的农作物,其产业发展十分迅速,已在多个作物育种上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目前,生物技术育成的具有抗虫、抗除草剂的转基因大豆玉米棉花油菜等转基因作物已经在生产上获得广泛应用。

  我国在生物育种方面不断加大研究投入力度,充分利用分子标记辅助育种、转基因育种等生物技术手段,相继培育出了超级稻、转基因抗虫棉等一批突破性的研究成果,在其推广应用中有效带动了生物种业的迅猛发展,也促进了我国农业经济的快速发展。

  截至2012年,我国有7种转基因植物通过了商品化生产许可(即耐贮藏番茄、变色矮牵牛、抗病毒甜椒和辣椒、抗病毒番茄、抗虫棉花、抗虫欧洲黑杨)。

  2009年,我国政府发放了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转基因抗虫水稻和转基因高效植酸酶玉米,成为全球首例推出抗虫水稻和转植酸酶基因玉米并进行产业化应用的国家。转基因抗虫棉作为应用推广最为成功的案例,在生物种业领域有非常广的应用。

  截至2011年,通过审定的国产抗虫棉品种接近300个,其中半数左右的品种通过了国家审定;国产抗虫棉累计推广面积4.34亿亩,已占国内抗虫棉市场份额的95%以上,累计减少农药使用2.17亿公斤,实现社会经济效益607亿元。

  据统计,目前全国持证种子企业多达8700家左右,三分之二企业的注册资本在100万~500万元的中小企业,90%以上的企业没有研发能力。

  注册资本在3000万元以上的只有200多家,实现繁育推一体化、经营范围覆盖全国的企业仅100余家,我国种子企业数量多、规模小、研发能力弱的劣势非常明显,与世界发达国家还有较大差距。

  目前我国生物种业仍然以中小企业为主, 大部分还不具备研究开发投入的能力,缺少拥有国际领先技术水平和实力雄厚的龙头企业;企业创新人才匮乏,产权专利少,核心技术缺乏,产业配套能力较弱,产业链还不能有机运转。

  农科教脱节、生物育种产业与其下游支撑产业和服务业配给不足,缺乏整体规划,国家战略、宏观组织仍需要加强。

  现阶段,我国生物育种产业中大部分仍处于起步阶段,其投资主体仍以政府投入为主,企业和个人所占比例较小,生物育种产业投资周期长、利用效率低等使得我国生物种业的发展仍需要一段艰难的上升阶段。

  (作者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 返回顶部 ]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联系方式 | 广告服务 友情链接 | 申请链接 | 网站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