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空育种也被称为航天育种,是指普通种子经过太空处理之后,再到地面选育、试种,最终培育形成高产、优质农作物新品种的技术。自1987年以来,由于我国科技工作者努力研究,现已育成粮食、经济作物、蔬菜、花卉、微生物菌株等400多个太空品种。
太空育种技术培育的茄子
那么,太空育种的原理和过程是怎样的呢?
原来科研人员在每次返回式卫星发射前,将普通植物种子放在卫星舱内,随着卫星在距地球200-400千米的太空飞行,借助太空特殊的环境条件(如强宇宙射线、高真空、微重力等)对种子进行有益的变异处理。在返回地面后,对引起变异的种子进行地面培育,就成了太空种子。
至于育种过程,以小麦为例,有如下几步:
第一步:第一代种子观察。通过飞行器搭载回来的种子叫做第一代种子,将其全部种下去。第一代植株有时也会表现出一些生理变异性状,但科研人员只是观察记录下来,不做任何筛选。
第二步:第二代种子优选。将经过第一代所收获的种子全部再种下去,长出来的叫第二代种子。再开始进行选择,例如筛选变矮秆的,以便增强抗倒伏性能;筛选穗子变大的,以提高产量;筛选变早熟的,以提早收获期等等。变异是随机的,有的变好,有的变差,根据育种目标进行定向选择。
第三步:第三代种子稳定性观察。将第二步筛选的种子继续播种,查看这些突变性状是否真正能够稳定遗传。
第四步:群体比较和异地试种。对具有遗传稳定性的种子进行一定规模的群体比较试验,以及多省市异地试种鉴定,以确定其在不同环境下是否都能表现出优良性状。
由于太空环境所具有的特殊性,因此,该方法培育的种子是在地面上的其它育种方法所不能代替的。经历太空育种技术选育的品种,不仅植株明显增高增粗,果型增大,产量增长,而且品质大为提高,作物肌体也更加强健,对病害的抗逆性特别强。如北京航天育种中心的专家曾作过一项对比试验,发现“太空水稻”蛋白质含量比原来提高了8%—12%,且其颗粒饱满,味道好,每亩产量高达650—700公斤。
基于普通樱桃番茄(左)培育的樱桃番茄新品种(右)
据不完全统计,“十一五”期间,我国已经利用航天技术培育的农作物新品种累计推广应用4700多万亩,增产粮棉油15亿公斤,增加社会经济效益20多亿元。该技术为提升我国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和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做出了积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