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P标识欢迎光临种业商务网 | | 手机版
商务中心
商务中心
发布信息
发布信息
排名推广
排名推广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要闻 » 正文

黑龙江省建立良种培育体系培育专业化合作社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2-08-08  来源:中国畜牧网  浏览次数:104
 

  《黑龙江省苜蓿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提出,到2015年,建立苜蓿良种培育体系,将黑龙江省建设成为北方苜蓿种子生产研发基地。建立良种扩繁基地10万亩,达产后年产苜蓿优良种子2000吨,实现优质苜蓿种子的有效供给;建成苜蓿生产田1000万亩,苜蓿年产量达到500万吨,年产值达到100亿元,基本实现每头产奶牛每年饲喂2吨苜蓿干草的目标,将黑龙江发展成为“苜蓿奶”生产基地;发展苜蓿专业合作社300个,龙头企业、规模养殖企业、专业合作社苜蓿种植面积达到总面积的80%。

  苜蓿为多年生豆科牧草,蛋白质含量高达18%以上,富含多种维生素,具有防风固沙、保持水土、改良土壤、提高地力等作用,被誉为“牧草之王”,是发展畜牧业,特别是奶牛业的重要蛋白质饲料,市场需求量大,产业发展前景广阔。发展苜蓿产业可充分利用土地资源,是建设生态环境、提高畜产品产量和质量、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的重要途径。

  据介绍,黑龙江省具有发展苜蓿产业良好的资源优势、产业优势和科技优势,苜蓿保有面积为50万亩,年产干草25万吨左右,主要集中在奶牛产业带的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富裕县、大庆市和齐齐哈尔市郊区等地以及富锦市、穆棱市和部分农场。“十一五”期间,黑龙江省苜蓿产业发展速度较快,出现了一批以种植苜蓿为主的草业企业和农民牧草合作社,建立了“养殖企业+农户”、“草业企业+农户”、草业合作社等生产模式,推动了苜蓿产业化发展。

  但目前黑龙江苜蓿产业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优良苜蓿种子奇缺、配套设施和机械不完备、政策引导和扶持不到位、缺乏龙头企业牵动、精深产品欠开发等问题严重制约了苜蓿产业发展进程。对此,该《规划》提出,下一步将根据不同区域的环境条件与资源优势,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将苜蓿生产与低产田改造、生态建设、畜牧业发展紧密衔接,以种促养、种养结合、相互促进、协调发展。针对中低产田、退耕地、退化草地、三边地等不同状况,分别采取不同的苜蓿生产建设措施,重点围绕苜蓿种植、管理、利用等关键技术的推广,提高苜蓿生产能力;加大科技支撑力度,不断提高科技创新能力;遵循生态环境建设和现代畜牧业发展的基本规律,积极推进体制创新、机制创新,建立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草畜产业发展新机制;运用市场机制,制定各项优惠鼓励政策,采取“政策引导、龙头带动、试点示范、多元投资”的发展模式,实现国家、集体、个人多渠道、多元化的投资建设新格局,加快黑龙江苜蓿产业化发展进程。

  该《规划》还根据黑龙江省自然气候条件、畜牧业发展现状确定4个发展区域。

  松嫩平原区围绕奶牛产业发展和生态环境治理需要,充分利用“三化”草原、低产田、退耕还草地、三边地,采取喷灌微灌技术,建立黑龙江省苜蓿生产核心区。该区域包括哈尔滨、大庆、齐齐哈尔、绥化4个市。

  三江平原区依托龙头企业,围绕国内外市场需求,以富锦、同江、宝清、友谊、集贤等县(市)及该区域的部分农场为重点,建立黑龙江东部苜蓿产品商品基地。

  中东部丘陵浅山区以鸡西、穆棱、密山、尚志、海林、林口、虎林等市县及该区域的部分农场为核心,实现低产田改造、生态治理、苜蓿产业发展三赢局面。

  北部高寒区充分发挥苜蓿产业比较效益高的特点,以五大连池、嫩江、北安、讷河等县(市)及该区域的部分农场为建设重点,建设高标准苜蓿商品生产基地,打造高寒特色苜蓿产业。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 返回顶部 ]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联系方式 | 广告服务 友情链接 | 申请链接 | 网站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