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P标识欢迎光临种业商务网 | | 手机版
商务中心
商务中心
发布信息
发布信息
排名推广
排名推广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要闻 » 正文

半个世纪 种子情——记著名小麦育种专家赵瑜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2-08-20  来源:经济日报  浏览次数:211
 

  7月末,蓝空烈日下,绿野间声声虫鸣。汽车颠簸在一段泥土路上驶向了杨凌职业技术学院校外实训基地之一——陕西省扶风县豆村农场。走进一个两边平房的院落,葡萄架下一位满头银发、精神矍铄的老人笑迎而出。他就是已近80岁高龄的我国著名小麦育种专家、杨凌职业技术学院研究员赵瑜。

  不大的客厅里摆放着几件简朴的家具。写字桌上两摞厚厚的笔记本吸引了记者的目光。轻轻翻开其中的一本,泛黄的纸页上是整整齐齐的育种笔记。这字字行行是用半个世纪的心血与汗水写就。

  出生在甘肃省永登县一个小山村的赵瑜,从小就对饥饿和贫困有着刻骨体验。可能正因为此,在上中学时赵瑜就被充满自然生机、博大丰富的生物课程深深吸引。一部关于著名生物学家米丘林的电影更是点燃了这位勤奋青年的农业科技之梦。1955年,赵瑜如愿以偿以优异成绩考上了北京农业大学(现中国农业大学)。

  “我总是忘不了恩师蔡旭院士的这句话——搞育种离不开土地和农民。”赵瑜说。这句从恩师处得来的教诲,现如今也是他教育学生时最常说的一句话。大学毕业,赵瑜主动放弃留京机会,放弃在大城市人人羡慕的公职岗位,带着一腔热血来到了他在学生时代向往已久农科城武功(现杨凌)。

  除了一片广阔土地就只剩草棚烂房的豆村农场,在赵瑜眼中,简直就是一个跋涉已久的人终于寻到的宝藏。“这里具有关中地区典型的生态环境和农业生产条件,非常适合搞育种!”现在谈起,赵瑜依然难掩高兴。于是,半个多世纪寒来暑往,带着一把镊子、一支铅笔、一个笔记本在田埂上朝夕踱步的身影成为了豆村农场的特别一景。

  期间,杨凌职业技术学院的校领导曾多次上门力请赵瑜担任领导职务,可这位眼里只有种子的“育种迷”一次次婉言谢绝。1996年,本该退休的赵瑜因实在难以放下自己的种子梦,主动申请继续在农场做育种。凭借执著坚守与科研智慧,赵瑜用50多年的时间培育出了5个优质的小麦品种,在陕西省和黄淮麦区其他几个省推广了6000多万亩,惠及的农民群众难以计数。

  有人常问赵瑜,育成一个小麦品种一般需要近20年时间,他是如何能在50年成功育成5个品种?赵瑜总会毫无保留地给出他的经验:一是深入了解生产发展对品种的需求和省内外育种动态,始终把生产需求作为制定育种目标的依据;二是不墨守成规,按照不同育种材料灵活采用不同选育程序;三是对育种材料从出苗到成熟进行连续的动态观察记载,对其表现了如指掌,从而达到精益求精的选择,提高“命中率”,减少无效劳动和无效投入。“对品种的要求不仅要看‘大节’,还要看‘晚节’,要选‘腿长命长’的品种。”这也是赵瑜多年摸索出的独特育种法。

  问及最近的研究方向,赵老说:“过去讲求高产优质,现在则是优质高产。世界小麦的竞争在很大程度上是小麦品质的竞争。所以,现在我总把优质放在育种目标的首位。”临近中午,赵老热情地留记者吃饭。“这是我新研制的强筋新品种武农986,你尝尝!农家饭,别嫌弃。”端过赵老递过的面条,一筷子入口,筋道爽滑、麦香浓厚。“真香!”听到这句由衷赞美,老人笑容满面。

  上图:著名小麦育种专家赵瑜在写育种笔记。

  本报记者 董碧娟摄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 返回顶部 ]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联系方式 | 广告服务 友情链接 | 申请链接 | 网站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