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胡心洁)一粒种子改变一个世界。记者9月3日从省农业厅获悉,随着我省种业发展方式的不断转变,我省种业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提升,培育形成了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种子企业,成为全国重要的农作物育种大省和供种大省,为全国粮食核心生产区建设植入了“河南芯”。
“2003年,我省夏粮单产为318.1公斤,随后一路攀升,达到今年的395.8公斤,每亩净增了70多公斤。”著名小麦育种专家、河南省农科院小麦研究中心主任许为钢告诉记者,“过去10年,在播种面积基本稳定的前提下,总产增加主要得益于单产提高,而单产要提高,种子是关键。”长期以来,我省重点支持一批有实力的科研单位和大专院校,开展农作物种质资源创新与新品种选育,在全省形成了国家队、省级队、地方队和农民育种家组成的农作物品种育种攻关队伍,主要农作物育种水平很快跃居全国领先地位。
随着农业发展方式的不断转变,我省种业发展方式也在不断转变,种业创新能力不断提升。
位于河南农业大学的国家小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是我国唯一的小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9月3日,置身于那些高高低低的仪器,以及瓶瓶罐罐里不断膨胀的幼胚、嫩绿色的小芽,还有凭借仪器才能看见的遗传物质之中,记者简直无法把它们与大田里碧波万顷的麦穗、金黄的麦粒联系起来。
国家小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农业部小麦专家指导组副组长郭天财认为,种子技术进步对粮食增产的贡献率可达40%以上,河南小麦种植面积占全国的五分之一,产量占全国的四分之一,连续多年保持全国第一优质小麦生产大省地位,与良种的培育与推广密不可分。鹤壁市农科院著名玉米育种专家程相文,在河南和海南玉米繁育基地之间往返了40多年,他的团队培育出的“浚单20”今年2月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目前已成为黄淮海地区种植面积最大、全国种植面积增长最快的玉米品种。
除了这些“国家队”、“省级队”,中原大地精耕细作的优良传统,广大农民对增产的孜孜追求,还催生出了一批“市县队”和“农民育种队”。温县农民育种家吕平安,以自己名字命名的民营种子企业平安种业,伴随着他的“平安”系列小麦品种,连续17年在黄淮麦区成为主要当家品种,新品种累计推广面积达1.29亿亩,增产小麦76.8亿公斤,实现社会效益118.4亿元。
作为集小麦、玉米新品种培育、繁殖、推广和科研项目于一体的种子企业,平安种业先后与省农科院、河南农大等众多科研院所建立了良好合作关系,与中国工程院联手组建的“河南平安种业院士工作站”揭牌成立,是我省首家民营种业科技企业院士工作站。“科技创新是种业的生命,没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企业就没有竞争力。”吕平安说。
有了好种子,种到地里才有好收成。地处黄河故道的滑县,粮食总产占河南的四十分之一、全国的四百分之一,连续20年位居河南省第一位,连续8年蝉联“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标兵”。说起其中的奥秘,县长董良鸿总结为“良种、良法、良田”,其中“良种”的因素最为突出。
种子企业已成为新品种示范推广和技术服务的主力军,使全省良种覆盖率达98%以上,有力推动了粮食亩产的稳步提高。滑丰种业公司是全国为数不多仍然存在的县级种子公司,并且迈进了“中国种业骨干企业”的阵营。滑县实施的四大科技服务体系中,位列首位的就是良种推广体系,依托滑丰种业公司成立的良种繁育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展县、乡、村三级示范经营网络,加快了良种推广步伐。
我省近日出台的《关于加快推进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的实施意见》,计划建设稳固的海南、西北和省内三大标准化农作物良种繁育基地,以加快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稳定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计划到2015年,种子对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50%以上。
“作为国家重要的粮食主产区,河南的育种力量越来越强,对农业生产的支撑作用越来越大,优质小麦和优质玉米的供种量居全国第一位,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出了重要贡献。”省农业厅副厅长魏蒙关自豪地说。12
作者:胡心洁